第90章 图穷匕见(二)

作品:民国的先生|作者:星星语话|分类:都市|更新:2025-05-03 14:17:00|字数:4324字

晨光顺着教室木格窗的纹路流淌,

在斑驳的讲台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影。

苏俊立在光晕边缘,目光扫过挤满课桌的教室——两个班级合并后的大课,连过道都见缝插针摆着加座,学生们挺直的脊背与发亮的眼神,像等待浇灌的青苗。

这种授课方式对苏俊而言,是场精准的时间革命。

原本需要重复两次的课程内容,此刻在同一空间完成,相当于为他解锁了半天黄金时间。

日头西斜时,一间从小学校中借来的教室里,那间被称作“启思阁”的临时办公室,已笼在暖橘色的夕照里。

推门而入,粉笔灰混着油墨的气息扑面而来,东陆大学的工程技术专家们正围坐在铺满图纸、计算尺的长桌旁,笔记本扉页沙沙作响。

这场名为“讨论”的会议,更像是一场面向苏俊的求知盛宴。

苏俊抓起粉笔的瞬间,黑板即刻化作思维的战场。

公式符号如星子坠落,数据与方案如藤蔓疯长,转眼间整块黑板爬满精密的架构。

每当有人抛出疑问,他便旋身疾书,粉笔灰簌簌落在藏蓝中山装上,直到对方紧锁的眉头舒展成顿悟的弧度。

那些排列整齐的数字、反复推演的条文,看似冰冷枯燥,实则是撬动工业变革的支点。

从钢材的硬度标准到流水线的操作规范,每一次敲定都如铸造齿轮,牵一发而动全身。

窗外蝉鸣愈躁,屋内的讨论声却愈发激昂,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凝结着智慧的字符,终将成为托起华夏工业大厦的钢筋铁骨。

在围坐的专家群像里,一道年轻身影格外醒目。

他身着藏青色工装,脊背挺得笔直,清朗的轮廓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当苏俊的粉笔在黑板上沙沙游走时,他的瞳孔里跃动着专注的光芒,手中钢笔悬在笔记本上方,时而快速记录,时而微蹙眉头思索,连鬓角滑落的汗珠都无暇顾及,整个人仿佛化作一块海绵,贪婪汲取着知识的甘霖。

此人便是苏俊在“启思阁”任命的唯一助手一一彭维伦,也是那位张大设计师的小助理,

但因为彭维伦凭借诚实正直的品格与好学不倦的态度,迅速赢得了苏俊的信任。

在“启思阁”工业园区的庞大体系中,他成为了连接各方的关键纽带。

无论是传达苏俊的指示,还是反馈园区的实际情况,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正因有他在繁杂事务中穿针引线,苏俊得以从琐碎的沟通协调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工作中,推动各项计划高效运转。

暮色漫过窗棂时。

莫雨薇的身影第三次出现在临时办公室门口。

她轻轻探进半张脸,目光扫过油灯闪亮的屋内——黑板已被各类公式填满,专家们正全神贯注盯着自己手中的图纸,连窗外渐浓的夜色都未察觉。

她咬了咬下唇,叹息声混在蝉鸣里消散,转身时绣花鞋与地面碰撞出细碎声响。

这抹转瞬即逝的衣角,却被讲台上的苏俊余光捕捉。

粉笔在指尖顿了顿,他望着走廊尽头消失的背影,心头泛起一丝不安:莫雨薇向来沉稳,此刻三番五次徘徊,莫不是出了什么急事?

当最后一行《铁路支线与工厂中设计》的注意事项讲解完毕,苏俊将粉笔轻轻搁在木槽里,抬手掸去袖口的粉尘。

“维伦,”他转向始终认真记录的彭维伦,“你来主持收尾,收集大家的补充意见。今天就讨论到这里。”话音未落,他已快步走向门口,鞋跟敲击地面的节奏,比往常急促了几分。

当苏俊才走出教室门时,

莫雨薇就快步迎了过来说道:“你那两个找你学医的女弟子林芳与李穗来了,在校长室等好久……”

“啊!来了,那你安排不就行了?怎么教,我不是早与你商量过了吗?我还当有什么要紧事呢?”苏俊笑着说道。

“我安排了,可是这两个人就是那么固执,一定要见你,我又有什么办法嘛!”莫雨薇无奈的说道。

苏俊走进会客室的瞬间。

林芳与李穗几乎同时起身,素色碎花的裙摆扫过藤椅发出细微声响。

林芳垂眸敛衽,声音清亮:“弟子林芳见过师父。”

一旁的李穗微微屈膝,发间木簪随着动作轻晃:“弟子李穗拜见师父。”

两人脊背挺直如翠竹,眼中满是期待与敬重,将连日等待的急切尽数化作恭敬的礼数。

苏俊望着眼前躬身行礼的两个弟子,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

他抬手虚扶,喉结动了动,连说了两个“好”字,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忙不迭地补上一句:“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话音未落,苏俊已带着笑意上下打量两个弟子:“看这脸色,定是饿坏了?走,咱们先吃饭去!”他伸手示意引路,残月下拉出一道长长的光影。

食堂内蒸腾的热气中,翁书瑶正捏着怀表来回踱步,发梢沁着薄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民国的先生》,方便以后阅读民国的先生第90章 图穷匕见(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民国的先生第90章 图穷匕见(二)并对民国的先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