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即日起,全国的百姓,税收全部减半,甘肃、陕西、山西的税收免收两年,仍然作数。”
崇祯看着众人,缓缓出声,神情沉着而坚毅。
“陛下,这...”韩爌、李标当即愣住了。
这可是大手笔,一旦真的施行,对于大明帝国的影响,一定是极大的。
首先会给大明的财政带来极大的冲击,大明的国库收入将会减半,如何生存下去?
“怎么了,韩爱卿,李爱卿,你们是不是担心朕的国库支撑不住?”
“是的,陛下,虽然您现在还有1000万两白银,但是税收少了,国库的钱肯定是越来越少,而且微臣还听说,其中很多钱都是借大臣们的...”
李标眉头紧蹙,脸色很难看。
其实,这倒不是李标杞人忧天,他在大明帝国当差多年,对于这些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你们担心朕的国库?”
崇祯一愣,随即一笑,“朕的国库没事,充裕得很,而且这些钱,朕的大臣们暂时都不急着用。
再说了,朕也不是不还他们,只是需要过一段时间。”
“陛下,难道您已经有了对策?”韩爌看着崇祯淡定的神色,有点茫然,抬头看着崇祯,询问了起来。
“对策,朕还没有想好,你们先考虑一下,除了从百姓的身上征收重税之外,你们可还有别的生财之道?”
“微臣等愚钝...”韩爌、李标等人不约而同地拱手说道。
“你们议一议,下次朕等你们的好消息。”崇祯说着,打了个哈欠。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王承恩急忙见缝插针。
“臣等没有本奏。”
大臣们异口同声。
“退朝!”
王承恩大声呼喊了一声,转身陪着崇祯下了朝。
今天的朝堂,崇祯其实只办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关于福王的事情,表明了他态度;
第二件,则是把李标、韩爌两人官复原职,进入内阁。
安排完这两件事儿,接下来的事情才能顺理成章。
......
乾清宫。
崇祯坐在龙椅上。
“大伴,立即把李标给朕喊来。”
“是,皇爷。”王承恩答应着,转身下去了。
半个时辰后,李标来到了乾清宫。
“微臣李标,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李爱卿。”
“微臣多谢陛下。”李标有点惶恐,缓缓站了起来,他不知道崇祯宣他来乾清宫所为何事。
“赐座。”崇祯摆了摆手,语气温和。
王承恩急忙搬来了一把凳子,放在李标身后。
李标拜谢后,坐了下来。
此时,李标确实有点懵,不知道崇祯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李爱卿,知道朕宣你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儿吗?”
“启禀陛下,微臣不敢妄言。”
“说,乾清宫不是皇极殿,随便说。”
“是,陛下。”李标答应着,缓缓抬头:“微臣认为一定是和藩王们有关系。”
“这只是其一,如果只靠藩王,朕的国库无法充实。”
“陛下,您的意思是?”李标摸了摸脑袋,一时之间陷入了迷茫之中。
“朕的意思很简单,当然是增加税收了。”
“陛下,您不是说要给百姓的税收减半?”李标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没错,这只是第一步,百姓的税收减半,这是朕思考许久的事儿。”
“那陛下从哪里增加税收?”李标顿时茫然了。
“这个很简单,朕准备增加商税,还有所有的官员都要纳税。”
“陛下,如此,朝局可能要震荡。”李标的脑门子上的汗顿时流淌下来。
此时,李标不敢去看崇祯的眼睛,眸子里满是惊恐的神色。
他知道,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处理不好,一定会引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且这个后果将会是非常严重。
一直以来,士大夫们都不必交税,本来他们的俸禄就不高,如果贸然对他们征收税收,一定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朝局动荡?谁敢动荡!”崇祯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犀利的神情。
“陛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今大明这么多官员,而且他们这么多年已经适应了不纳税的生活,贸然让他们纳税,一定会引起官员们的集体反对。”
李标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脱口而出。
其实,李标自己也不想纳税,他也是官员,那点微薄的俸禄,如果再纳税,还能剩下多少?
别说是发财了,甚至是糊口都难。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朕对官员和士大夫们收的税很少,现在都是30税1,朕给士大夫和达官贵人们点时间。”
崇祯淡淡地一笑,撇了撇嘴。
李标听完,本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还好,这个税收不算高,30税1,对于那些官员们来说,九牛一毛而已。
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江南的很多商人很活跃,朕坚信,要不了多久,整个大明帝国的经济就会被盘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