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说的话,是不是圣旨?
谁敢不服,那就是与朕作对,朕岂能饶他?”
“陛下,没有必要为了微臣,得罪满朝的文武大臣。”李标都快急哭了,尽管他心里很是感激,但是眸子里的神情还是出现了一丝的惊惧。
“李爱卿,先不说百官的意思,朕只是问你,你想不想做兵部侍郎、吏部尚书、内阁次辅?”
李标闻听此言,已经知道了,此时是退伍可退,只有坚持住才会有未来。
于是,李标狠狠地咬了咬牙,看着崇祯,缓缓说道:
“微臣愿意为陛下效力,但凭陛下驱使!”
“好样的,朕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朕不驱使你,朕要让你万古流芳,流传千古!”
崇祯说着,缓缓回到了龙椅上,坐了下来,眸子里闪过一抹惊喜的神色。
此时,崇祯对未来充满信心,有了李标帮忙,更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事情会变得更加简单。
“是,陛下,微臣遵旨。”李标有点激动,急忙起身,向崇祯躬身施礼。
“起来吧,李爱卿,你且回去,等朕的好消息。”
“是,陛下,微臣告退。”李标答应着,转身下去了。
“大伴,你去把毕自严给朕喊来。”
“是,皇爷。”王承恩答应着,转身下去了。
两炷香之后,毕自严来到了乾清宫。
“毕爱卿,知道朕喊你什么事吗?”崇祯一脸严肃地看着毕自严。
“微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毕自严一脸懵,缓缓抬头,看着崇祯。
“朕打算对官员和商人们征税。”
“陛下,之前都没有征收过,如果贸然征税,会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你怕什么,朕是你最为坚强的后盾。”
“陛下,您准备怎么征收?”毕自严一脸认真地看着崇祯,眸子里闪过一抹坚定的神色。
毕自严此时很清楚,既然陛下已经做了决定,他也不能再多说什么,只有遵旨。
“朕的打算很简单,所有的商人全都是10税1;所有的官员全都是30税1;
按照这个比例来征收,不算高吧?”
崇祯眨了眨眼,看着毕自严,眸子里闪过一抹淡定而从容的笑容。
毕自严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上来,就征收这么高的税,竟然还说不高。
“陛下,如此会不会太高了,刚开始如果征收过多,臣恐怕会激起民变。”
毕自严毕竟是户部尚书,算盘打得很溜。
崇祯一愣,难道是自己真的征收过高了?
按说,李标和毕自严不应该和自己过不去的,至少是会站在自己的这边。
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他们基本全都是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可能自己的真的是征收过高了。
想到了这里,崇祯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看着毕自严:
“毕爱卿,你是户部尚书,说一下你的想法。”
“是,陛下,微臣认为,所有的商人征收15税1,官员征收30税1,您看怎么样?”
毕自严思考了片刻之后,抬起了头。
此时,毕自严很清楚,也不能太低了,如果太低,大明帝国的仓库任何时候都无法充实。
“毕爱卿考虑周到,朕已经令人准备开放通商港口了,就在最近,你认为征收多少合适?”
崇祯心中一阵一颤,顿时明白,在算账这方面,毕自严确实是专业的。
“既然是外国人的钱,陛下可以收重税,大明帝国的很多东西,都是外国必须的,所以微臣建议10税2,试一下。”
毕自严的脑袋正在飞速地运转,片刻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崇祯闻听此言,心中一怔。
在这个时代,毕自严果然是一把好手,算账方面绝对是杠杠的。
赚外国人的钱,这个想法非常合理。
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应该赚。
通过各种途径赚钱,这当然是非常合理。
想到了这里,崇祯非常欣慰地点了点头。
“毕爱卿,你所言甚是,朕的大明有很多东西,都是国外所没有的,一旦与他们通商,一定会大受欢迎。
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白银流入大明帝国,到了那时,大明帝国才算是真正的强大起来!”
崇祯感慨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陛下英明,微臣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毕自严欲言又止。
“毕爱卿,你有顾虑?这里只有你和朕,但说无妨!”
“是,陛下,微臣遵旨。”毕自严挺了挺胸脯,继续说道:
“微臣认为,陛下应该与蒙古开通互市。”毕自严仗着胆子,抬起了头,终于说出了这个想法。
崇祯心中骇然,这个想法,在大明帝国内,别说是大臣了,即便是很多皇帝都不敢轻易去提。
这是大明帝国的禁区,大明帝国向来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从皇帝到大臣,甚至是到百姓,都是看不上这些蛮族的。
尤其是蒙古等,一直都是野心勃勃,他们一直盼望着与大明帝国互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