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刘武可是与汉景帝可是一奶同胞,如果不是因为刘武平定七国之乱有功,窦太后偏袒以及刘武本人的认错态度诚恳,很有可能刘武早就殒命了。
江山社稷马虎不得,家族亲情在江山社稷面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韩爌站了出来,据理力争。
他知道,只要是说到了江山社稷,崇祯一定会动容,而自己则是有了机会。
他们必须说动崇祯,让崇祯狠狠地处罚福王,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大明帝国江山的稳固。
“韩爱卿所言甚是,李爱卿,毕爱卿,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福王必须处罚,而且是重罚?”
崇祯面色缓和了许多,看着毕自严和李标,有些期待。
“是的,陛下,臣等也是这样的看法,很多双眼睛都盯着这次的事件,陛下还是要慎重处理。”
李标、毕自严急忙拱手回答。
他们很清楚,正好借着这次机会狠狠地杀一杀藩王们的威风,对于此时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大有裨益。
崇祯心中一阵好笑。
其实这也是他的想法,他本来就打算这样办了,只是不过需要一个台阶。
没有想到这些老臣各个能说会道,竟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既然如此,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来崇祯还担心事情会进展不顺利,如今来看,自己的是过滤了,正瞌睡呢,来了个枕头。
正好贴合崇祯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想法。
“诸位爱卿,你们言之有理,不过这件事情,还是要慎重,明日早朝,朕决定拿到朝堂上议一议。
本来朕想着这件事情有失皇家颜面,不过现在看来,百姓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让百姓们都吃饱吃好了,才能保证大明帝国都根本利益。”
崇祯叹了口气,做出非常为难的样子。
“陛下英明,臣等敬服!”
三人一起拱手看着崇祯,顿时大喜。
他们非常期待,明天的朝堂肯定会掀起惊风骇浪。
既然陛下准备把福王的事情放在朝堂上,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陛下不准备包庇福王,对于福王的事情,陛下特别上心。
“你们下去吧,这件事儿先不要声张,等明日的朝堂上,朕要与你们一起议一议!”
崇祯语气严肃,摆了摆手。
“是,陛下,臣等告退。”韩爌、李标、毕自严等人领旨后,转身下去了。
乾清宫内,此时只剩下崇祯一人。
看着几人离去的背影,崇祯的嘴角一抽,内心狂喜。
他明白,暴风雨就要来了,大明帝国的天要变了。
他非常清楚,从大臣们的态度来看,福王的末日到了,即便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他!
从大臣们的嘴中提出建议,可是比他崇祯提出来更让人信服!
想到了这里,崇祯的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大伴,准备一下,明天的早朝,朕要办大事。”
崇祯看了一眼王承恩,神色冷峻而犀利。
此时,崇祯明白,这一次他要主动出击,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
这些藩王本来崇祯都是打算慢慢撤掉的,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找到完美的借口。
如今绝佳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他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机不可失,机不再来的道理崇祯当然明白。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急忙答应了下来,转身下去了。
第二天。
皇极殿。
大臣们早早来到了皇极殿内,全都面面相觑,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等了许久,崇祯在王承恩的陪伴下姗姗来迟。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一起跪了下来,参拜崇祯皇帝。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崇祯摆了摆手,示意大臣们起身。
大臣们叩谢后,缓缓站起了身,然后站立在皇极殿内的两侧。
“诸位爱卿,可有本要奏?”
崇祯面色凝重地看着众人,冲着韩爌使了个眼色。
韩爌何其聪明,当即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急忙站了出来,向崇祯拱手,神色严肃,“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奏。”
“首辅,但说无妨!”崇祯点了点头。
“启禀陛下,微臣听闻福王已经押送到京师了,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理福王之事?”
韩爌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问题所在。
皇极殿内的大臣们,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韩爌,然后又缓缓抬头看着崇祯。
“这件事,朕知道,其实朕今天就是要与诸位爱卿议一议此事。
韩爱卿,你的意思是如何处理呢?”
崇祯面色平静,没有荡起丝毫的波澜,仿佛一切都在把控之内。
大臣们顿时有点懵了。
其实有不少大臣已经听说了此事,只是这件事太过棘手。
所以很多大臣还是保持缄默的态度,他们更多的是想看一看大臣们的态度,等人最终看的还是崇祯的态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