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这个时候,闭嘴才是最佳的选择。
三人心领神会地互相使了个眼色,此时几人心照不宣。
他们暂时明白了皇太极的心思,开始商议对策,从容准备。
......
大明,京师。
乾清宫。
崇祯最近收到了不少消息,当然,大部分都是好消息。
李邦华的通商港口已经正式开始与外国人开始互通有无,做起了生意。
当然,关税这一块,必不可少。
周延儒、福王的事情暂时都处理完毕,朝廷在毕自严、李标、韩爌人的治理下,慢慢步入了正轨。
国内的赈灾工作也都告一段落,有朝廷出面,暂时让百姓们吃上了饭。
红薯、土豆的种植也得到了推广,那边的土豆、红薯今年收成不错,总体还算满意。
王承恩拿起了奏疏,一一念了起来。
崇祯则是闭上了眼睛,开始闭目养神。
“皇爷,大喜啊,大明有救了。”
王承恩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抬起了头看着崇祯,眸子里满是对未来的渴盼。
“还有奏疏吗?”突然,崇祯缓缓睁开了双眼。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就只有这点事儿。
“启禀皇爷,其他的没有非常重要的,都是这些。”
王承恩有些忐忑,抬头看着崇祯,等待着他的旨意。
“嗯,朕知道了。”崇祯说着,缓缓站起身来,在乾清宫内溜达了几圈。
正在此时,突然之间乾清宫门口一阵骚乱。
崇祯就是一愣,抬头看了一眼王承恩。
王承恩当即就明白了,急忙转身下去了。
出去之后,王承恩愣住了,只见有一名侍卫跑得浑身是汗,瘫倒在地上。
“他怎么了?”王承恩指了指地上的侍卫,看向旁边的几名太监。
“启禀王公公,这名侍卫就说了一声,是东南沿海过来的,然后就晕倒了,应该是累坏了吧。”
一名太监,尝试着抬起了头,看着王承恩,一脸的忐忑,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出来。
“搜一下他的身,看看有没有密信啥的。”王承恩眼神也开始着急了起来。
太监答应着,立即就开始了行动。
果然,只是顷刻之间,太监们就在侍卫的身上搜到了一封密信,是在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搜到的,都被汗水给浸透了。
“王公公,这是从那名侍卫身上搜到的。”太监拿起了密信,然后恭敬地递给了王承恩。
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的权势非常大,只是王承恩很多时候懂得节制,也懂得收敛,所以没有发展成魏忠贤那样的巨鳄。
不过,即便如此,那些太监们也都明白,王承恩此时已经是崇祯皇帝面前的第一红人。
所以,这些太监见到王承恩之后,都是非常恭敬的,没有人敢在王承恩面前造次。
此时他们还是能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王承恩接了过来密信,一股酸臭味直接传入他的鼻孔。
“给散散味...”王承恩有些不耐烦了。
来了一名乖巧的太监,长相非常清秀,看得出来做事非常积极,很有冲劲。
这名太监拿着走了出去,没多大一会儿转身进来了。
此时,王承恩提鼻子一闻,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面而来。
“檀香味...不错,有心了。”王承恩拿在手中,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多谢王公公栽培,这是奴婢应该做的。”这名太监抬起了头,有点小激动。
要知道,在皇宫内,王承恩这样的大腕,被他认可了,这以后的好日子那还不是轻松如意,顺势而为。
“立即救治,不得怠慢,否则一定饶不了你们。”
王承恩放下了一句狠话,转身进入了乾清宫。
留下了忐忑而紧张的太监们,继续留在原地。
当然,王承恩不用担心,这些太监们做事能力方面,他还是放心的。
“皇爷,这是最新的急报,请您御览。”王承恩说着,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拿出了那份急报,然后恭敬地往前一递。
崇祯正在看着奏疏,看见了王承恩之后就是一愣,拿起了王承恩手中的急报观看。
“什么?他们是在找死!”
只是看了几眼之后,崇祯勃然大怒,把手中的急报狠狠地摔在了龙书案上。
“啪”的一声,乾清宫的寂静顿时被打破了。
此时,王承恩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这份急报的内容,他并没有看。
“皇爷,您消消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王承恩急忙凑了上来,双腿都开始轻微打战。
话也说完了,王承恩也后悔了,他明白,皇爷曾经说过,宦官和后宫不得干政。
想到了这里,王承恩急忙抬头一脸惊愕地看着崇祯,“皇爷恕罪,奴婢多嘴了。”
“哈哈...”
崇祯放声大笑,看着王承恩,声音变得柔和了许多,“大伴,你不必和朕客气,你与朕不分彼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