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愣,把手中正在把玩着的玉如意放下,冲着毕自严点了点头,“毕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微臣想问的是,现在百姓们的红薯、土豆收成不错,百姓们的赋税?”
毕自严说着,不觉间抬头看向崇祯。
只见崇祯,此时神色严肃。
突然,崇祯抬头,神色淡定了起来。
“毕爱卿,百姓的赋税当然不增加,非但不能增加,朕还要想法告知百姓,怎么提高红薯的产量。”
“你知道流寇为啥难以剿灭,就是因为他们裹胁百姓。”
“朕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朕不但不向百姓征收重税,还要减缓他的税收,以后还会有百姓愿意加入流寇吗?”
崇祯表情复杂,神色严肃。
“陛下英明!”毕自严抬起了头,看着崇祯,眼神之中满是感激之情。
他没有想到陛下竟然对待百姓这么好,按说,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应该征收重税才是。
可是百姓好像已经变了,不但不向百姓征收重税,反而是一心一意地替百姓着想。
这样的皇帝才是明君,也才是自己愿意追随的皇帝陛下。
“如果没事的话,都下去安排吧,记住一句话,大明帝国的百姓,一定要比建奴那边过得好。
只有如此,朕的大明才会有未来!”
崇祯看着毕自严、李标、韩爌等人,淡淡地说道。
“是,陛下微臣等遵旨。”李标等人答应了下来,转身下去了。
此时,李标、韩爌、毕自严等人对崇祯敬佩的五体投地。
这才几年不见,他们发现,陛下好像是变了,变得他们不太认识了。
大明帝国有救了,百姓有救了,建奴的好日子马上就到头了。
众人一起感慨着,转身返回了内阁,继续商讨去了。
看着几人远去的身影,崇祯心中非常欣慰。
目前来看,大明帝国有这么几个能臣,治理起来,难度不算太大。
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崇祯很清楚,只有坚持住,才有可能。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坚持住。
不管威胁有多大,只要能坚持住,那么就有希望和未来。
崇祯此时信心满满,决定要大干一把。
......
辽东,锦州。
皇太极已经领着大兵杀了过来。
和探马所探听的情况基本一致。
这一次,皇太极带着大量的人马,总计不下20万人,目的就是为了攻下锦州。
而且,皇太极不仅仅带着20万人,还带了不少虎蹲炮、红衣大炮过来,决心非常坚定。
孙承宗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已经开始积极的准备。
只是孙承宗也非常担忧,因为面前的这些,他已经不好摆平了。
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崇祯承诺给孙承宗的神器,到现在还没有送来。
但,皇太极已经杀了过来。
此时,对于孙承宗来说,压力极大。
他必须做好崇祯送不过来神器的准备,不管如何这一仗他必须打。
哪怕是皇太极有红衣大炮、虎蹲炮等神器,孙承宗也要咬着牙挺住。
这才是他此时必须做的事情,不管如何他都要顶住压力。
这对于孙承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不管如何,他都要坚持住。
“兄弟们,坚持住,本总督已经收到了最新消息,不管如何,都要守住锦州,陛下的神器应该很快就送过来了。”
孙承宗看着面前的曹变蛟、卢象升等人,朗声说道。
此时,孙承宗非常清楚,锦州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在这个时候,只有让曹变蛟等人坚定信心,孤注一掷,大家团结起来,最终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否则对于孙承宗来说,锦州很有可能真的守不住。
一旦锦州有个好歹,对于大明帝国来说,威胁极大。
所以,孙承宗此时没有退路,即便是拼了老命,也必须想法稳住局面,守住锦州。
守住锦州,不仅仅是守住锦州一座城,而是守住辽东,守住大明的脊梁。
只有锦州无虞,才能保证辽东无虞!
这是最无奈的事情,可是又必须去做。
“总督大人放心,即便是皇太极领着20万大军,我们也无惧!”
曹变蛟抬起了头,眸子里闪过一抹坚定的神色。
孙承宗见状,顿时非常高兴。
他当然知道曹变蛟向来是一员猛将,一直都是作战十分勇猛。
只要是有他在,锦州的问题就不是很大。
这是很明显就能想到的问题,完全不用过多的忧虑,根本没有太大的问题。
这个时候,士气最重要,看来此时还没有丢失士气,这就已经够了!
只要是将士们有士气,那么锦州城防守起来就没有那么大的难度。
“好样的,曹将军。”
孙承宗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神情,声音不觉间提高了许多。
“多谢总督大人,末将等会就上城,亲自指挥战斗,一定让皇太极有来无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