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还是很难崩,知道归知道,但这个被处死的人毕竟是自己,他是接受不了的。
李世民看到这笑了,这后世人说的冠冕堂皇的,但依他看,这就是在偏心秦始皇呢,要不然为什么给主角安排身世的时候是秦国皇室这样的身份?
从一开始安排这样的身份就是在偏心秦始皇,这样的身份就明晃晃的说明了,在刘邦跟秦始皇这两个帝王之间选了秦始皇。
之后的各种安排也说明了这一点,直接给始皇帝安排了“人才大礼包”。
【除了“沛县大礼包”以外,还有后续各个地方投奔到刘邦那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总之就是,能拉来的人才都要拉到秦国来,给秦始皇效力。】
刘邦这下子是真的气着了,这是他身边的人一个都不放过啊。不是,这干嘛?土匪过境寸草不生啊?
秦始皇对后世这个态度很是满意,但咱就是说,能不能具体一点,把刘邦手下都有哪些人才说明白,不要老是省略掉啊。
【这里提一嘴张良,张良跟刘邦手底下的其他人不太一样,他家几代都是韩相,若是不出意外,张良也应该是下一任韩相。】
【可就在这时,韩国被秦灭了,他一下子从世家子弟跌落到尘埃里,他跟秦国的国仇家恨比其他人强多了。他还策划了博浪沙刺秦呢。】
【别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被始皇帝收服,但张良不一样,无论如何他不会给秦国效力,哪怕是死。】
【所以张良在这种文中或是被始皇几次招揽后不肯为秦国效力处死,或者始皇得知原委以后可惜一番直接下通缉令。】
“这个确实是,别人或许能被始皇拉去,子房是肯定宁死不屈的。”刘邦第一个举手表示赞同。
其他人看到这很是同意,张子房是肯定不会给始皇效力的。
张子房本人倒是心里很复杂,他跟始皇帝有国仇家恨恨不得他早死不假,但这并不妨碍他欣赏秦始皇,始皇帝不是完人,但确实是一位雄主。
他作为一个臣子,肯定是希望君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这样他才好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有一点说的也对,他是无论如何不会给秦国效力的。
秦始皇本人看到这倒是没生气,刺杀?这些年他遇见的都不止一次两次了,那些人不服他,也就能搞这些隐私手段了,没什么可生气的,抓住刺杀他的人处置了也就是了。倒是这个张良,真是可惜了,看这个样子是个大才,可惜不能为他秦国所用。
【大家听到这,有没有感觉到有一个出奇一样的点,在这个节点,天下处于大争之世,最出名的几方势力就是秦始皇嬴政,沛公刘邦,楚霸王项羽,那在这种文里为什么十成有九成九都不会等着始皇死后去投奔未来能称帝的刘邦呢?】
“对啊,怎么就不来投奔朕呢?”刘邦此时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刚才他都被带跑了,这话说的对啊,项羽先不说,怎么就不能来支持他呢?若是来支持他,有了沛县的老人们的跟随,再加上有了这么一个能预知未来的人,肯定能更快的打下天下,这不也是好出路吗?
【最先出局的就是楚霸王项羽,他是真的扶不起来啊,范增就是 活生生的例子,怕是再给他多人才他也不会珍惜,所以不会选他。】
大家对此都很是同意,项羽真的不适合当王者。
【不选刘邦呢,是因为他得了天下以后对功臣的态度。不得不说,汉朝的皇帝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他们很适合当上位者,他们不会因为臣子为他们立下汗马功劳而心软,该杀的时候一定会杀。】
【若是真的跟着刘邦,得天下以前还还说,刘邦不会此时卸磨杀驴,但得天下以后刘邦就会把屠刀对准功臣,尤其是那些最显眼,功劳最大的功臣。】
【看历史上刘邦这些功臣的下场就知道了,刘邦出山时已经年纪不小,又花了数年时间打天下,所以最后刘邦虽然坐上了帝位,但掌权的时间其实不算长,至少肯定是跟汉武帝,乾隆一类的帝王没法比的。】
【但就在他掌权的这不长的时间里,却有好几个功臣都被他或直接或间接的用各种理由给清理了。有人是谋反被杀,有人是急流勇退归隐山林,有人是被贬官,有人是察觉到刘邦疑心以后自污以求自保,总而言之就是哪怕不到飞鸟尽良弓藏的地步也好不了多少。】
刘邦跟满殿的臣子都沉默了,这……这就尴尬了,这让他们说什么?
嬴政倒是笑的很是开心,他乐得看刘邦笑话呢。看看看看,让他搞什么飞鸟尽,良弓藏那一套,这下子好了吧,后世人都不愿意投到他麾下了。
其他位面的人也很是赞同,他们若是面对同样选择恐怕也不会投到刘邦麾下,
【所以嘛,穿越者就不想要投刘邦了,打天下是不担心了,但也就仅限于打天下这几年里,打下天下以后可就是要小心了,被忌惮的话日子恐怕是不会好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