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在香君做太后的第五年,昭临宫的墙便拆了重修。
从前昭临宫虽离太极殿很近,但是还是在后宫之中。
如今重新修宫墙,昭临宫便不再包含在后宫里了,这样也方便大臣们来昭临宫与香君议事。
这一年,元吉大婚。
简太妃开心得不得了,进宫来求香君,想要给元吉谋个在军中的差事。
“虽然元吉是王爷,但是他的性格,真让他一辈子待在王府里,也是折磨他,倒不如让他出来历练历练。”
照说先帝的皇子不该掌握兵权的,但香君也有自己的考量,元吉毕竟也是她养了许久,看着长大的孩子,性子又重情重义,便让元吉先入十二卫历练几年。
简太妃回去之后把此事给江太妃说了,江疏雨这才把这里面的关窍告诉了简太妃。
“你倒是敢提,换做旁人,怕是就要被太后忌惮了。”
简太妃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犯了错,紧接着又感动得落了泪。
“太后娘娘对我们母子,的确是极好的,竟然没有半点犯防备。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叮嘱元吉,好好在十二卫当差,一定要效忠娘娘。”
……
这一年,袁好女回京述职,带回来了三岁的小福宝。
太后娘娘强迫袁好女在京城待上半年,并且不让袁好女回自己的将军府,逼着她住在宫里,并且把小福宝养在昭临宫。
香君疼小福宝,疼得可贞和元祚都心生嫉妒,姐弟俩难得的不争不抢,结成了同盟,打算想办法把小福宝扔到御花园去。
这样袁好女觉得昭临宫的人照顾不好小福宝,说不定就会把她抱走。
两人带着小福宝去了御花园,将宫人们打发得远远的,打算把小福宝扔到哪个花丛里藏起来。
没曾想,小福宝一路小跑追了上来,然后给可贞和元祚一人塞了几片不知道什么的叶子。
塞完小福宝又转身跑回可贞和元祚让她待着的地方,继续蹲好。
两个孩子见到小福宝这般,终究是心软了,牵着小福宝回了昭临宫。
等到袁好女要带小福宝离京的时候,可贞和元祚伤心得都不肯去送。两人求了母后许久,母后也没把小福宝留在京城里养。
袁好女快要离京的时候,香君打算好好提拔一番的探花郎,竟然不愿意要进翰林院,而是主动要求外放。
进翰林院,以后便是要重点培养的,多少人求不来的。
又有几个进士愿意外放?宁可在翰林院等着听选,也不想离开京城。
这探花郎本可以直接授职的,怎么还会想外放?
当探花郎说自己想要外放去松江的时候,香君心里隐隐便觉得此事有些不对劲,只说自己考虑考虑,便让他先走了,然后便立刻把顾亭雪叫了过来。
顾亭雪一听这名字,就笑了起来:“娘娘四年前给袁好女的名单了么?他是其中一个。”
香君脸上立刻露出防备和不悦的神色来。
“把袁好女给哀家叫来。”
(二十二)
袁好女半天才想起探花郎是谁。
她恍然大悟道:“哦,我记得,睡过几晚,那时候他还只是国子监的学生呢。”
“仅此而已么?”
“自然,顾大人叮嘱我的话,我可是记得很清楚的,每日我都换不同的,”袁好女举起手来,做了个手势,“他排在第四个。”
“这些年,你们可有交集?”
袁好女摇头,“自然没有,那十个人,我都没交集,这几年每次回京的时候,倒是偶尔会碰到几个,但每次也说不上几句话。”
香君当年给袁好女挑的大多都是新科进士,有许多都是留在京城任职的,遇到了倒是不稀奇。
袁好女是一品将军,还是忠贞侯,他们想躲也不能躲,见到自然是要见礼的,所以说几句话也不稀奇。
看袁好女一心只看着桌上的糕点,拿起来就往嘴里塞了几个,那样子,也不像是对那探花郎上心的模样,香君这才放下心来,又叮嘱了袁好女一番。
她的水福兵对香君来说有大用,也只有她麾下有女兵,香君是绝对不会允许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沾染的。
香君直接驳回了探花郎的请求。
不曾想,没过几日,探花郎又上了奏折,奏折里详细地写了,他去了松江府之后打算如何治理,怎么打击倭寇,怎么提振漕运和纺织行业,甚至还写了如何鼓励工匠创新,如何提振当地纺织女的地位等等。
香君看着探花郎的奏折,倒是写到了她心坎上。
只是,她心里始终有个疑影,便单独召见了探花郎。
香君直接单刀直入,问探花郎:“你要去松江,可与忠贞侯有关?”
“若微臣说无关,实在是欺骗太后娘娘,但袁将军并不是臣想去松江的唯一原因。太后娘娘重视海运和海贸,那松江必然是将来大齐的重镇。”
香君想了想 ,“那就还是和忠贞侯有些关系了?你可知,忠贞侯的孩子不是你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