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 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挥发油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有抗溃疡、抗炎、镇痛等作用。
-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现代研究发现,香附有抑制子宫收缩、镇痛、抗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对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能缓解胃肠痉挛。
- 炒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现代药理显示,其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利尿等作用。
-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现代研究表明,茯苓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镇静、保护肝脏、利尿等作用,其所含茯苓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君臣佐使配伍技巧与构方思路
- 君药:高良姜性热,温胃散寒止痛,针对脾胃虚寒这一根本病因,为君药。
- 臣药:炒白术健脾益气,助高良姜温养脾胃;茯苓健脾渗湿,使脾能更好地运化水湿,二者共为臣药,加强健脾之功。
- 佐药:香附疏肝理气,因脾胃病常与肝郁相关,佐制高良姜、白术之温燥,又能调畅气机,为佐药。
- 使药:以灶台柴火煎药取土气入脾为引导,虽无实际药物,但从传统理论上有引导药效入脾的寓意。
构方思路是以温脾胃为主,兼顾健脾祛湿、疏肝理气,以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从现代药理看,药物的调节胃肠功能、抗炎、镇痛等作用相互协同,可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肠不适等症状。粗盐热敷心口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与药物治疗起到内外兼治的作用。而铁棍山药连皮糊加灶心姜水,也有温养脾胃之效,与方剂共同发挥对脾胃的调养作用。
暮鼓中的绣娘:
石磨麦麸通经络
酉时,穿月白素裙的绣娘被同伴搀着进门,腰间缠着浸透药汁的布帛,步态如踩棉花。“昨日在绣坊久坐,今早起来腰像断了,针扎般疼。”掀开衣襟,后腰处敷着发黑的药膏,皮肤红肿如烫。
叶承天轻触她的肾俞穴,指尖下有明显的条索状结节,忽然闻到她袖中飘出艾草与麦麸的香气——正是云台农家磨面时剩下的粗麦麸,当地人用来热敷劳损。“你这是久坐伤肉,气血堵在膀胱经了。”他吩咐阿林取来新炒的麦麸,拌入晒干的伸筋草碎末,“把这热麸包放在石磨上滚三滚,借石磨的阴寒之气平衡热敷的燥性,然后焐在痛处,麸皮凉了就换。”
开方却不用重剂:羌活12g、独活12g、桑寄生15g、怀牛膝15g,另加三钱云台产的“石磨麦粉”——“此麦长在山坡石缝间,得金石之气,麦麸能通经络,麦粉可固脾胃。”见绣娘盯着药方上的“石磨麦粉”发愣,叶承天笑道:“明日让你师父带你去看石磨碾麦,石磨转一圈,你的气血也跟着转一圈。”
处方用药分析:
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羌活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菌等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可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现代研究发现,独活有抗炎、镇痛、镇静、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类风湿关节炎等有一定疗效。
-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现代药理显示,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炎、镇痛、增强免疫等作用。
- 怀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怀牛膝有抗炎、镇痛、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对骨代谢有调节作用。
君臣佐使配伍技巧与构方思路
- 君药: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均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羌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独活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相须为用,可全面祛除风湿之邪。
- 臣药: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辅助君药增强祛风湿之力,又能补肝肾以治其本;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且能引血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二者共为臣药。
- 佐使:“石磨麦粉”被认为得金石之气,麦麸通经络,麦粉固脾胃,可辅助药物通络,并顾护脾胃,有佐使之用。但所谓“得金石之气”等说法无科学依据。
构方思路是祛风湿与补肝肾相结合,标本兼治。从现代药理看,药物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相互协同,可有效缓解风湿痹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同时,补肝肾的药物对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虚弱等也有改善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