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过,眨眼到了12月份。
中下旬,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召开,改革开放的风从京市迅速往全国蔓延。
夏白露看着电视神情亢奋,盼了许久的时刻终于到来,可以大展拳脚了。
与此同时,夏白露已经怀孕七个月,肚子大得走路都看不到脚面,需要双手托着肚子。
学校已经不去了,开始在家休产假。
崔月娥和杨满星每天精心地照顾着,家里的那些家务事一概不让夏白露插手。
不过夏白露也没闲着,研制新的药物、写做生意的计划书、为了匹配上她京大教授的身份,写新的论文。
这几篇论文,她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学术期刊,因此要仔细打磨。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止是在经济和军事上强大,其他领域也要做大做强。
用论文来推动国内医学的发展,也要让外国人看看华国医学的实力,说不定还能给国家带来更多赚外汇的机会。
为了生产时能顺利,每天也要散步一到两个小时。
一天下来,人也是很忙的。
郑文惠只要一没事就往家里跑,连陆茗雪和黄美琳也是一样,课间都要跑回来看一看。
沈老太太和两个儿媳妇在周末的时候也来看过几次,每次过来都带着不少燕窝和补品。
叮嘱的话也是说了一次又一次。
去医院的待产包早已经准备好,孩子的小衣服、包被、尿布、奶粉那些,准备了三个包袱,一个孩子一个。
搪瓷盆、毛巾、茶缸、卫生纸那些日用品又单独准备了一个包,放在一间空房里。
只要夏白露发动,拎起东西就能走。
期间陆君霆没回过家,在军校他牟足了劲儿学习,就想着等期末考试的时候能有个好成绩,增加他想休产假的筹码。
郊区的厂房也在两天前完工,夏白露大着肚子不方便过去,委托沈睿去验收,结尾款。
一切都按照计划往好的方向发展。
1月初,京市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一夜,到了清晨天空放晴。
整个城市银装素裹,带着初雪的凛冽气息。
夏白露站在堂屋门口欣赏着外面的雪景,要是没怀孕,她现在一定出去在雪地里撒花,堆雪人。
院子里落的雪很快被崔月娥和杨满星清扫干净,积雪都被运到院子外面,堆到墙根处。
“白露,外面冷,我扶你进去吧,小心感冒。孕期感冒可受老罪了。”
两人扫完雪,见夏白露还坐在堂屋门口,就想着让她去屋里暖和着。
“没事,我穿得厚不冷。”
下完雪后空气很清晰,不能去远点的地方,夏白露就想着多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
见此,两人也不能勉强,杨满星去屋里拿了一条毯子给夏白露盖在腿上。
“白露,中午你想吃什么?”扫完雪家里也没其他事,崔月娥就开始琢磨着吃的。
在这里干活可比在家轻松很多,每天就是做饭、打扫卫生,搀扶着夏白露每天散步溜圈。
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对她们两个还很好很尊重,没有那么多糟心的事。
在这里干活,和在家里种地相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是来照顾人,跟掉进福窝一样。
两人都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每天都尽心照顾夏白露,提升厨艺,想法设法给夏白露做各种好吃的。
下雪天和火锅更配,夏白露又想吃火锅了。
“咱们吃火锅吧。”
“啥是火锅?”两人在这之前一直生活在村里,才来市里不久,没吃过火锅。
夏白露给两人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火锅,怎么个吃法,随即拿出钱和票让崔月娥去供销社买需要的肉和菜。
安排杨满星去厨房准备需要的调味料,泡些木耳、海带、香菇、黄花等那些干菜,夏白露则回房从空间里把需要的锅、底料、牛羊肉拿出来。
崔月娥买了大骨头、豆腐,冬天供销社也没有新鲜的绿叶蔬菜,就是白菜、萝卜、土豆那些。
大骨头熬汤,等中午郑文惠、陆茗雪和黄美琳从学校回来时院子里飘着的都是骨头汤的香味。
“崔姨,杨姨,你们又做了什么好吃的?”
崔月娥笑呵呵地回道:“白露说中午吃火锅,这不灶上熬着骨头汤呢,菜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们回来开饭。”
人齐了,午饭开吃。
饭桌上架着两口小锅,一个是红汤麻辣的,一个是熬了两个多小时的骨头汤。
蘸料准备了好几种,有麻酱的、油碟的、还有香辣的,自己喜欢吃那个调那个。
“怪不得叫火锅呢,这锅下面还烧着火呢。”
崔月娥和杨满星新奇地看着饭桌上燃着火的锅。
咕咚咕咚冒着热气的锅子早就给夏白露馋得不行,她夹起一筷子羊肉放在红汤锅里,烫熟了蘸着麻酱就开始吃起来。
边吃边招呼崔月娥和杨满星,“你们两个快吃,就是这么煮熟了蘸着料吃,快尝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