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咏前凉桓王张重华》
少持韬钤固西天,轻徭曾照陇云圆。
铁骑擎霄摧纛落,霜戈卷雪断狼烟。
烛龙翻血埋金甲,兵符空台罢戍边。
星陨祁连山魄冷,寒流犹咽旧秦川。
一、少年CEO的逆袭之路:十六岁登基的“凉州霸道总裁”
公元346年,十六岁的张重华接任前凉“董事长”,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最年轻的“CEO”之一。他的父亲张骏是前凉第四任君主,以开疆拓土闻名,临终前将公司(国家)交给次子张重华,而非长子张祚。这波操作让人不禁怀疑:难道张骏是看脸选的接班人?毕竟史书记载张重华“宽厚端正”“沉毅少言”,妥妥的“高冷美少年”人设。
1. 继位谜题:次子为何逆袭?
张骏的选择看似“任性”,实则暗藏逻辑。前凉虽是割据政权,但长期以“尊晋”为名,强调儒家正统。长子张祚性格暴虐,史书说他“淫虐无道”,而张重华“仁孝谦和”,显然更符合“儒家人设”。此外,前凉内部士族势力强大,张骏或许担心张祚上位会引发内乱。于是,这位老父亲临终前上演了一出“废长立幼”的大戏,硬是把前凉变成了“嫡子选秀现场”。
2. 登基大考:如何让老臣闭嘴?
张重华上任第一天,朝堂上就弥漫着“乳臭未干”的质疑声。一位老臣甚至当庭阴阳:“少主可知《论语》有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言下之意:你小子别瞎折腾!张重华微微一笑,反手掏出父亲留下的治国手札:“诸公放心,我不仅不改父道,还要加码!”
果然,他延续了张骏的“凉州开发计划”:
经济特区:在河西走廊增设驿站,鼓励西域商人“免税带货”,把凉州打造成“丝绸之路2.0版”。
人才引进:广发“英雄帖”,连江南士族都跑来应聘,号称“西北虽偏,工资翻番”。
3. 民心攻略:减税+扶贫=流量密码
张重华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上任三把火全烧在民生上:
减税:农业税打七折,商人过关卡不用交“买路钱”,百姓直呼“少主是懂双十一的”。
扶贫:把皇家园林改造成“安置房”,还亲自给孤寡老人送米面,史官记载“百姓泣而拜之”——这波操作放今天能上热搜。
二、贤臣谢艾:前凉版“诸葛亮”的魔幻战绩
如果说张重华是董事长,谢艾就是那位让公司股价飙升的明星经理人。两人的合作充满戏剧性:
1. 职场逆袭:从文员到战神的奇幻漂流
谢艾原本是凉州主簿(相当于办公室文员),每天的工作是盖章、写报告、给领导端茶。某日朝会上,张重华突然点名:“谁能带兵打后赵?”全场鸦雀无声时,谢艾弱弱举手:“要不…我试试?”
老臣们集体笑场:“这书生连马都不会骑!”张重华却一拍桌子:“就你了!给你五千人,输了算我的!”
2. 首秀封神:白帽+折叠椅=心理战大师
谢艾出征时,头戴白帽(古人认为不吉利)、坐着小马车(相当于开五菱宏光上高速),阵前还摆出胡床(折叠椅)淡定喝茶。后赵名将麻秋一看,当场笑出猪叫:“凉州没人了?派个书呆子送死!”
谁知谢艾玩的是“空城计PLUS版”:
第一计:派骑兵绕后放火,赵军以为被包围,阵脚大乱。
第二计:让士兵敲锣打鼓,把麻秋的坐骑吓到发疯。
此战斩首五千,谢艾被封为“福将”,凉州百姓连夜创作民谣:“凉州有个谢书记,打得赵兵放屁滚!”
3. 续集更猛:借东风+反间计=战神认证
次年,麻秋带着十二万大军复仇。谢艾在黄河边玩起“天气预报学”:
借东风:西北风把军旗吹向东南,他立刻高呼:“天助我也!全军冲锋!”
反间计:派人假装投降,在赵军营地散布谣言:“麻秋要造反!”
后赵军队还没开打就内讧,谢艾趁机收割人头,连抢三座城池。消息传到邺城,暴君石虎气得摔杯子:“老子打了一辈子仗,没见过这么骚的操作!”
4. 职场暗箭:能臣的最终宿命?
可惜谢艾的辉煌如同昙花一现。他越是立功,朝中嫉妒的箭矢就越密:
元老派:“这小子打仗全靠运气!”
皇亲派:“他和少主走太近,想篡位吧?”
张重华起初力挺谢艾,甚至想封他做“大将军”,但架不住天天被“谏言轰炸”,最终妥协:“老谢啊,你去酒泉当太守吧,那里羊肉泡馍管够!”
三、高开低走:从“996工作狂”到“躺平青年”
前七年,张重华堪称“模范老板”:白天批奏折,晚上开军事会议,把前凉打造成西北第一强国,疆域从陇西延伸到西域,国库钱多到能玩“撒币游戏”。但人设崩塌来得猝不及防——
1. 膨胀的代价:飘了的CEO有多可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