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枫悉心且耐心的指导下,起初对摩托车驾驶一窍不通的王德发,总算渐渐熟悉了摩托车的操控方法。他双手紧紧握住车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神中透着紧张与专注。启动摩托车时,发动机那“突突突”的声响,仿佛也在呼应着他忐忑的心跳。
上路后,王德发骑行得磕磕绊绊。不是在转弯时差点因速度过快而摔倒,就是在换挡时车子猛地一顿,吓得他脸色微微发白。但他并未放弃,在楚枫不断的鼓励与纠正下,逐渐掌握了平衡与速度的技巧。
就这样,一路波折,他们终于抵达了公社。看到公社那熟悉的建筑轮廓,王德发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楚枫放眼望去,赶大集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沿着蜿蜒的土路汇聚而来,有步行的,布鞋上沾满了霜露与泥土;有骑着二八自行车的,车后座驮着准备售卖的农产品或是打算采购的家什;还有赶着骡车的,骡车“嘎吱嘎吱”地响,车上装满了大包小包,仿佛装着一家人的生活期待。
集市入口处,是一排卖糖葫芦的摊位。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莹剔透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那酸酸甜甜的气息,引得孩子们迈不动脚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扯着大人的衣角不住央求。摊主一边熟练地给糖葫芦裹糖,一边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那一声声叫卖,带着质朴的乡土味儿,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往里走,是熙熙攘攘的各种摊位。卖布料的摊位前,五颜六色的花布、素布整齐地叠放着。女人们围在摊位前,用手轻轻摩挲着布料,感受着质地,讨论着花色,盘算着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做身新衣。旁边卖小百货的摊位,摆满了各种新奇的玩意儿:花花绿绿的塑料梳子、小巧玲珑的镜子、印有可爱图案的手帕……这些在当时看来颇为时尚的物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农产品区更是热闹非凡。堆积如山的白菜,叶片翠绿饱满,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胡萝卜红彤彤的,像一个个胖娃娃;还有成捆的大葱,根根葱白粗壮。菜农们站在摊位后,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自家蔬菜的新鲜与实惠。称重、算账、找零,动作娴熟,嘴里还不时和熟人打着招呼,浓浓的烟火气弥漫在整个区域。
牲畜交易区里,骡马嘶鸣声、牛羊哞咩声交织在一起。买卖双方围着牲畜,仔细查看牙口、毛色,讨论着价格。有的买家蹲下身子,摸摸牛腿,看看蹄子,判断牲畜的健康状况和干活能力;卖家则在一旁耐心地介绍着牲畜的优点,从力气大小到脾性温顺,恨不得把自家宝贝牲畜的所有好处都一股脑儿说出来。
小吃摊那边,热气腾腾。刚出锅的水煎包,底面金黄酥脆,咬一口,鲜嫩多汁的肉馅儿香味四溢;炸得金黄的油条,蓬松酥脆,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让人吃得心满意足。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在寒冷的冬日里,用美食温暖着人们的胃,也温暖着人们的心。
楚枫望着眼前的一切,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眼前的场景,每一处细节都仿佛带着往昔的记忆,却又在时光的冲刷下,染上了几分陌生的色彩。
二人寻了处空地,将摩托车稳稳停好,便一头扎进了热闹非凡的大集。
王德发像是被禁锢许久突然重获自由的野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只见他撒开腿,在熙熙攘攘的大集上小跑起来。一会儿凑到卖手工竹编的摊位前,好奇地摆弄着那些精巧的竹篮、竹筐,对匠人精湛的手艺啧啧称奇;一会儿又跑到摆满各种布料的摊位边,眼睛滴溜溜地转,看着五彩斑斓的布匹,满心欢喜。那模样,真是好不惬意。
楚枫跟在后面,看着王德发这副活蹦乱跳、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模样,仿佛看到了年少时充满朝气的自己。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爽朗地笑出声来,笑声在嘈杂的集市中传出去老远。
逛着逛着,楚枫的目光冷不丁被大集东北角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摊位勾住了。摊主估摸四五十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纹路。摊位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玩意儿,像是被时光尘封的宝藏。铜钱银元杂乱地堆着,反射出黯淡的光泽;花瓶香炉姿态各异,有的还带着岁月磕碰的痕迹;角落里,几本残破的书籍安静地躺着,书页泛黄,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楚枫脚步不自觉地朝那挪去,到了摊位前,他慢悠悠地俯下身蹲下,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开始翻看起来。那些物件在他手中一一停留,他的眼神里透着审视与好奇。
一旁的中年男人也不吭声,只是伸手从怀里掏出烟叶,熟练地卷起香烟,自顾自抽了起来,袅袅烟雾在他面前升腾,模糊了他的面容。
楚枫环视一圈后,一枚奉天省造的光绪元宝闯入他的视线,像磁石般吸引住了他。他轻轻拿起,放在眼前仔细端详,眯起的眼睛里透着几分专注与狐疑,一时间,内心纠结不定,实在难以判断这枚元宝究竟是真是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