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庆刚被木匠技能升级的代价打击过,因此才在是否开启“种田”技能上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他忽然想起1974至1975年,东北地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级别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范围的生产生活。
他意识到必须提前储备充足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便毫不犹豫地花了1块钱开启了种田技能。
一级的种田技能,可开垦三分地,约等于200平方米。
王大庆顿时感觉头皮一阵发紧。
且不说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哪怕放眼全国,当下人均耕种土地也将近两亩,约1300平方米,相差足足六倍。
而且在七十年代,稻谷的亩产也就七百斤左右,三分地的年产只有三分之一。
浮窗说明中还特别注明:空间内的田地产量与现实一致,整个播种过程无法用灵泉增产,也不能通过花钱加速。
考虑到东北一年只能种一季稻谷,这等于一年只产200斤左右的粮食,连王大庆自己都未必够吃,更别说供养张红梅、马国宝等人了,完全违背了他当初开启该技能的初衷。
唯一让他感到些许安慰的是,这片田地并不占用灵泉岛屿的原有面积,而是额外拓展出来的耕种空间。
王大庆情绪很快就冷静下来,毕竟只是花了1块钱开启功能,接下来升级技能就能扩大面积、提升产量并缩短周期。
他吐了口气,返回上级页面。
界面中,第二格变为彩色。他点击后浮窗弹出,显示一段长文字。
王大庆仔细阅读。
那段文字如同官方文件一般,表面工整,实则信息稀薄,唯有“升级费用:100块”这条值得关注。
在未来100块也算不得什么,但放在1974年的农村,那可是一年许多家庭都达不到的收入水平。
按当下米面平均价2毛一斤来算,这100块能买500斤粮食。
王大庆琢磨着,觉得2级技能应该比1级丰富许多,因此没多犹豫便点击了“升级”。
种田技能升至2级后,田地面积提升至2亩地,谷物综合平均亩产400公斤,可额外支付现金加速至最多三倍生长速度。
“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产量与2020年差不多,还能一年三熟,三次收割……也算对得起这100块了。”
王大庆勉强满意地点头,嘴里嘀咕着,随即关闭弹窗,点开了3级查看界面。
结果显示:升至3级需要1500块现金或等值物资。
王大庆连眼皮都没抬,直接返回主界面。
他打开空间商店,发现可以购买谷物种子,价格比白天在公社贵了整整五倍。
不过商店信息特别注明:谷物不会受到虫害或病害的威胁。
王大庆对此倒没太担心,毕竟这空间里的生态还不完整,根本不存在蛇虫鼠蚁等病虫害源,种子贵点也算合理。
于是他花10块钱开启“半自动水稻耕种”。
仓库里的稻种自动转入两亩地中。
随后,他又额外支付了10块钱,将生长速度提升至三倍。
“两亩地直播种植消耗8斤稻种,单价每斤0.4毛,总共3.2块,加上生长加速10块,半自动耕种10块,合计成本23.2块。最终收成1600斤,划算,确实划算。”
王大庆望着岛屿左侧新生成的两亩田地,频频点头。
虽说朝阳公社离五常县还有400公里,但同属一片黑土地,所产的大米口感肯定不差。
接下来再种一季小麦,就算不再升级,今年的吃食就彻底无忧了,还能给张红梅他们支援一些。
尤其是李大夫,医术连赤脚医生都不如,患者哪里可能送他什么东西?
靠那点公社分配的口粮更是勉强果腹。
他心中盘算了一番,自己愿意且有能力支援的人里,也就马国宝家条件尚可,勉强过得去。
“对了,还有更重要的地震问题。”
王大庆猛然警觉,两次地震会进一步压缩物资供给,粮食首当其冲。
要知道,粮食一旦减少百分之十,市场并不是略微上涨,而是价格暴涨,直到饿死一部分人口形成新的平衡。
虽然国家实行配给制度,不至于真饿死人,但“饿肚子”却是实打实的。
包括王大庆自己在内,知青点能保证一天一顿饭都算是优待,更多时候是两天吃一顿,靠挖野菜草根硬撑,直到局势缓解。
“一季水稻、一季小麦、一季土豆……或者尽快赚到1500块,升到3级扩大耕地面积?”
王大庆认真思考着,最终决定两条路同时推进。
毕竟他已经决定在民主屯买房落脚,按照当前节奏至少要待到1978年改革开放,到那时也得与全屯人休戚与共。
定好计划后,他关闭商店界面,看了一眼栏圈里的几头野猪崽,便退出灵泉空间准备休息。
第二天一早,马国宝翻墙进来,本想叫王大庆起床,没想到他早已起身,在院子里正往屋里搬木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