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奇料疑云

作品:大胤商枭|作者:不离手的老烟|分类:历史|更新:2025-05-17 10:41:11|字数:4922字

徐茂领命而去,不敢有丝毫怠慢。

高家在淮州根基深厚,势力盘根错节,但在云州、沧州这黄河决堤的重灾区,影响力相对有限。

然而,凭借着高瑞事先的布局以及三皇子赵宸暗中的“关照”,加之高家“赈灾”的名头响亮,徐茂调动资源、组织人手倒也还算顺利。

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亲自挑选了数十名高家培养多年的心腹管事和护卫,这些人不仅身手矫健,更重要的是嘴巴严实,忠诚可靠。

按照高瑞的指示,这些人化整为零,扮作普通的行商、采买伙计,分散潜入云州、沧州及其周边的府县。

他们避开了人多眼杂的官道和灾民聚集地,专门往偏僻的山区、荒地钻。

目标明确:石灰石和粘土!

“都给我听好了!”

出发前,徐茂对着心腹们厉声强调。

“三少爷有令,此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要找的,是青灰色的石头,当地人可能叫石灰石,还有一种粘性很强的黄泥巴、红泥巴!找到之后,不惜代价,有多少收多少!”

“对外,若有人问起,就说是咱们高家要在下游修建几处别院园林,或是要开几个新窑厂烧制些特殊的砖瓦,需要这些材料做试验!记住,低调行事,银钱方面不必节省,但绝不能暴露我们的真实目的,更不能引起官府,特别是工部那帮人的注意!”

“是!徐管家!”

众人齐声应诺,眼神肃然。

很快,一支支“商队”便悄无声息地出发了。

黄河沿岸,地貌复杂。

石灰石矿脉和优质粘土层,往往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山坳或者河滩附近。

高家的人手凭借着金钱开路和细致寻访,倒也很快找到了几处合适的矿点和土源。

云州城外,一处靠近山脚的废弃采石场。

这里曾是官府开采修城石料的地方,后来因石材质地不符合要求而被废弃。

此刻,却变得异常“热闹”。

数十名穿着短打劲装,看起来像是普通矿工或商队伙计的人,正在叮叮当当地开采着一种青灰色的石头。

这些石头被敲碎成大小适中的石块,然后小心翼翼地装上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十几辆大车。

车上覆盖着厚厚的油布,将货物遮掩得严严实实。

另一边,还有人在挖掘着附近河滩上一种颜色泛黄、质地细腻的粘土,同样用麻袋装好,搬运上车。

整个场面虽然忙碌,却异常安静,几乎没有人高声说话,只有工具敲击石块和搬运货物的声音。

周围还有不少精干的汉子警惕地四下张望,显然是在放哨。

“快!快点装车!天黑前必须运到老地方去!”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低声催促着。

就在他们紧张忙碌之时,一队官兵护卫着几名身穿官服的人,恰好巡查至此。

为首一人,约莫四十多岁年纪,面容严肃,颌下留着短须,身穿一件绯色官袍,正是工部派来督办黄河修堤事宜的郎中,姓钱,单名一个“立”字。

这位钱立钱郎中,最近也是焦头烂额。

孙侍郎那边新堤垮塌,圣上震怒,七日之限如同悬顶之剑,整个工部都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

钱立虽然不是主要负责人,但督办不力之责也跑不了。

他正奉命四处巡查,一是为了寻找是否有新的可用石料土方,二也是想看看能否发现些异常,将功补过。

远远看到这废弃采石场似乎有人活动,钱立便带着人走了过来。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在此地做什么?”

一名官兵上前厉声喝问。

高家的管事见状,心中一紧,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连忙堆起笑容迎了上去,拱手道。

“这位军爷,各位大人,小的们是淮州高家的商队伙计。我家东主打算在下游修建几处园林,需要些特殊的石料和泥土做点缀,听闻此地有合适的青石和粘土,便派小的们来采买一些。”

“高家?”

钱立眉头微微一皱。

高家最近在下游以粮换地,闹出的动静可不小,他自然有所耳闻。

只是,修园林?

在这黄河泛滥、万民倒悬的节骨眼上,耗费如此人力物力,跑到这兵荒马乱的灾区来,秘密开采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泥巴?

钱立的目光扫过那些正在装车的大车,虽然盖着油布,但从车辙的深度和装载的规模来看,这“一些”恐怕数量不少。

而且,他注意到,这些人开采的青石,并非修堤常用的坚硬花岗岩或大块河卵石,反而是这种质地相对疏松、易于敲碎的石灰石。

至于那粘土,看起来也并非寻常筑堤用的掺杂沙石的壤土。

“修园林?”

钱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高家好大的手笔!如今黄河水患至此,万事艰难,贵东主还有这般雅兴?”

那管事连忙陪笑道:“大人说笑了。正是因为水患,下游许多活计都停了,我家东主也是想找点事情给手下人做,免得他们闲散生事。而且这些石料泥土,在本地也算不得什么稀罕物,我们也是付了钱给当地百姓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胤商枭》,方便以后阅读大胤商枭第135章 奇料疑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胤商枭第135章 奇料疑云并对大胤商枭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