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燕站在田埂上,远远望去,只见麦钐在每个人的手中挥舞,划出一道道的弧线。
麦子倒下的速度明显加快,原本需要弯腰费力的收割过程,如今变得轻松又高效。
宋守农站在自家田地里,挥动着麦钐,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他一边割麦子,一边大声喊道:“这麦钐真是太神奇了!”
“以前割麦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一点都不累了!”
他的动作越来越熟练,麦钐在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麦子一排排倒下,速度比以往快了一倍不止。
不远处,几个后生也在自家田里忙碌着。
他们一边收割,一边互相交流使用麦钐的技巧。
一个后生挥动着麦钐,大声说道:“这镰刀真是太厉害了!”
“我估计今天就能把这片麦子割完,比往常提前了好几天!”
另一个后生接过话茬:“可不是嘛!江家真是个能人,这麦钐的设计太巧妙了!”
江玉燕暗道:能不巧妙吗?
这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麦子收完的那天傍晚,夕阳将整片麦田染成了金红色。
江家的麦子已经晒好收起来。
村民们陆陆续续地聚集到江家门前,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满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
"江老哥!"宋守农的父亲宋里正走在最前面,手里提着一只肥硕的老母鸡,"多亏了你们家的麦钐,咱们村的麦子比往年提前了整整五天收完!"
江老爷子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脸上难得露出笑容:"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啊,我老头子可不敢居功。"
"江叔!"一个中年汉子挤到前面,手里捧着一筐新鲜的大白菜,"这是我家自己种的,您一定要收下!”
“要不是这麦钐,我家那几亩麦子还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呢!"
院子里越来越热闹,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感谢。
有人送来了新摘的蔬菜,有人送来了自家酿的米酒,还有人送来了手工编织的草帽。
江老爷子站在门口,看着院子里堆满的瓜果蔬菜和村民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心中既骄傲又有些无奈。
他清了清嗓子,举起手中的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
"乡亲们!"江老爷子的声音洪亮而沉稳,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的心意,我老头子心领了。"他环视四周,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但这礼,我们不能收。"
村民们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开口:"江老哥,这是咱们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
江老爷子摇摇头,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咱们村能有今天,靠的是大家齐心协力,不是哪一家的功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麦钐能帮上大家的忙,是咱们江家的福气。”
“要是收了你们的礼,反倒显得生分了。"
宋里正上前一步,还想再劝:"江老哥,您这话就见外了..."
江老爷子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宋老弟,你要是真想谢我,不如帮我想个法子,让这麦钐能帮到更多的人。"
他转身指了指院子里的瓜果蔬菜:"这些东西,咱们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吧。”
“他们年纪大了,收麦子不容易,咱们得多帮衬着点。"
江玉燕站在一旁,听到爷爷的话,眼睛一亮。她快步走到江老爷子身边,轻声说道:"爷,我有个主意。"
江老爷子转头看向她:"说说看。"
江玉燕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道:"乡亲们,不如这样。”
“咱们把麦钐的制作方法教给更多的人,让附近村子的人也能用上。这样,大家都能轻松些。"
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
有人赞同,也有人担心:"这...这可是你们江家的手艺啊..."
江老爷子哈哈大笑:"手艺再好,也得有人用才行。玉燕说得对,咱们不能光顾着自己。"
他转身对江书屹说道:"书屹,明天一早,你带着几个后生,去附近村子教教他们怎么做麦钐。"
江书屹点点头:"是,爷。"
宋里正感动得眼眶微红:"江老哥,您这胸怀...真是让我们惭愧啊!"
江老爷子摆摆手,笑道:"行了,都别站着了。”
“天色也不早了,大家都回去吧!”
“晚点该看不见路了。”
送走了乡亲们,院子清冷下来。
夜幕渐渐褪去,江家的灯光熄灭,一切归于宁静。
随着第一缕阳光洒下,远处传来鸟鸣声,村子从沉睡中苏醒。
“老二家的今儿轮到你做饭了!”周氏站在院子里向二房喊。
“诶,娘,我这就来了!”张氏从屋里回应道。
倒也不是张氏转了性子变得勤快起来。
而是今天张氏有要紧的事情做。
做好早饭一家子吃了饭。
江恒仁带着江书行去了镇上。
江老爷子带着江书屹去找宋里正,三人一起去了邻村里正家推广新式镰刀。
江恒智和江恒信带着一大家子留在家中给小麦脱粒。
张氏则偷偷背着晒了许久的金银花去了镇上。
晨雾未散,江家院里已支起三张连枷。
金灿灿的麦垛堆成小山,穗头还沾着露水珠儿。
周氏抄起竹扫帚敲了敲石磨:"都麻利些!午时前这八垛麦子不脱完,晌午饭都喝西北风去!"
李氏眼风扫过缩在墙根的江恒礼,笑着拎起木掀:“二弟昨儿不是说腰疼?”
“这扬场的活计最轻省,风口给你留着呢。”她特意把装着瘪麦的箩筐往江恒信跟前推了推。
"大嫂这话说的..."江恒信讪笑着往后蹭,却被江玉芙一簸箕麦壳兜头罩下。
十二岁的小丫头叉着腰嚷道:"二叔鞋底粘着糖瓜渣呢!定是偷吃了灶上给爷留的芝麻糖!"
江玉燕正蹲在连枷旁调整牛皮绳,闻言指尖一勾,绳结突然松脱。
江恒礼刚摸到的茶碗"咣当"摔个粉碎,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乱飞。
"爹,你可小心点,"江玉燕抬头道,"这青瓷片儿比麦芒还利三分。"
周氏抄着竹扫帚从麦垛后转出来,枣木簪子都气歪了。
喜欢穿越后,我家成了最大的蛀虫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穿越后,我家成了最大的蛀虫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