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鼎故革新

作品:大梁辽王|作者:梦农|分类:历史|更新:2025-05-20 20:10:36|字数:5558字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成熟的政治家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策略。杨竞如此、永安帝亦如此。

随着李奇的阴山大捷,贝湖以北、阴山以东的突厥人不是被杀,就是随着林丹汗北迁或者随着蒙力哈西进。整片草原已经没有了突厥人的势力。梁族人和突厥人四十年的战争,终于以梁族人大获全胜而告终。

据战后统计,李奇带领的10万骑兵,杀伤了50多万突厥百姓,加上杨竞杀的20万,整个突厥百姓剩下不到30万。

有20多万突厥百姓跟着林丹汗迁移到了漠北,还有不到10万百姓跟着蒙力哈西进西域。李奇在阴山及贝湖勒石记功而返。

永安帝出长安城北门15里迎接李奇,随即又在朱雀门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祭天、祭太庙,一系列流程完成以后,永安帝在奉天殿举行了大朝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英国公李奇,加封太师、任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任兼任左威卫大军主帅。南安侯朱真,封楚国公,兼任天雄军总兵,其余有功将校,着兵部按例升赏”随时冯德宝念出永安帝的旨意,整个奉天殿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李奇本来就是英国公了,总不能给李奇封王吧?所以永安帝只能给李奇加了太师的职衔,又实授五军都督府中军大都督,可以说,李奇终于成了大梁军中第一人。

南安侯朱真这次是捡到了便宜,虽然说这次朱真功劳也很大,但是还没有大到可以封国公的地步。但是永安帝考虑到李奇现在在大梁军中威望太高了,所以封了南安侯朱真楚国公的爵位,用来平衡李奇。

奉天殿里的大臣们都很高兴,毕竟压在大梁,甚至前秦头上几十年的突厥人被彻底解决了,所有的大臣们都感觉心头一松,这么多年来压抑的情绪一扫而空。

永安帝也超级高兴,平定了突厥人,不管怎么说,在历史上就会记载他一笔了。而且处理了突厥这个悬在头上的这个隐患之后,他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辽藩、农民起义和内部诸多事宜了。

唯一遗憾的是,这次出征前,永安帝给了李奇秘旨,让他收集江南士族勾结突厥的证据,但是崔珏跑的太快了,李奇并没有抓住突厥。

几日后,永安帝在奉天殿召集了几个心腹大臣,秘密研究战后的有关事宜。与会的人极少,只有赵国公、尚书令萧炎、英国公李奇、中书令方谦、兵部尚书高邈四人。方谦是特意从北平郡赶回来的。

“几位爱卿,这次突厥的事情就算是解决完了,朕找你们来,是要商量一下流民的事情”永安帝靠在御座上,有些疲惫的说。

永安帝这些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况中。好在是永安帝还算是勤政、大臣们还算是给力,现在的局面还可以维持。

“舅舅,你先说吧”永安帝没有客套,直接点名。

“陛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库已经支撑不住了”萧炎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次平定突厥,虽然英国公已经很节省了,还采取以战养战的战略,但是军费总消耗也在白银400万两以上”

“前者,朝廷开征了剿饷,这笔款子一年是230万两白银,加上您自己从内帑出的100万两白银,军饷的缺口还在70万两,而户部国库存银,仅剩20万两,完全覆盖不了军费”

“朝廷目前已经开征了辽饷,剿饷两个专项税负,臣测算了一下,这两项税负加起来,百姓的负担直接加重了一倍”萧炎看了看永安帝的脸色,没有继续说下去。

仗虽然是打完了,但是后续的抚恤啊、有功将士的赏赐都需要银子啊,而且还不能不抚恤,那样军中会出现大乱子的。

大梁的人口规模一直是个迷之数据,有说2000万的,有说3000万的,还有说4000万的。户部的户籍记录是4500万,但是缴纳税款的人就是2300万,也就是说,有大量的黑户。

永安帝不是没想过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也曾投入巨资干了一回,但是成效甚微,说到底,还是江南士族隐匿了大量的人口。

“这样,朕的内帑再出50万白银,给你补上缺口”永安帝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自掏腰包解决。

“陛下,这不是长久之计,以臣的意思,还是要开源节流才好”中书令方谦看不下去了,直接说道。

“方卿,你说说”永安帝十分信任方谦,他也想听听方谦的意见。

“陛下,现在朝廷每年的收入也不过1100万两白银,单是军费支出,就高达1200万两。所谓截流,臣想着,还是要裁撤一些军队为好”方谦想了想,还是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原来的大梁财政分配体系是,1100万两白银的总收入,750万用于军费,350万用于皇室和官员的开支,但是由于永安帝扩军到100万,军费也激增到12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税收还不够军费的。所以大梁朝廷才加征了辽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梁辽王》,方便以后阅读大梁辽王第1章 鼎故革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梁辽王第1章 鼎故革新并对大梁辽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