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赞许地看着她:"这是个好问题。中医讲究 ' 因人制宜 ',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情绪状态都不一样,所以同样的病症,用药也要有所区别。"
崔婉若有所思:"那如果我们能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更精准的药方,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小姐的想法很有见地。不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药材和人体有更深入的理解。"
崔婉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一定会努力的。"
从那天起,崔婉开始系统地研究各种药材的特性。她不仅记录药材的功效,还详细记录了不同体质的人使用后的反应。她的笔记越来越厚,里面的内容也越来越专业。
苏瑶看着崔婉的进步,心中既欣慰又感慨。她想起师父曾经说过的话:"医道无穷,唯有用心者能得其精髓。" 现在看来,崔婉正是这样的用心之人。
一天夜里,崔婉突然兴奋地跑到苏瑶的房间:"苏姐姐,我有个想法!"
苏瑶放下手中的医书:"怎么了?"
"我发现," 崔婉激动地说,"很多药材虽然功效相似,但作用的方式却不一样。比如黄芪和人参都能补气,但黄芪偏于固表,人参偏于补元。如果我们能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组合,效果会不会更好?"
苏瑶眼前一亮:"小姐的想法很有见地。这其实就是中医 ' 辨证施治 ' 的精髓所在。"
崔婉兴奋地点头:"我想整理出一套更系统的用药方法,根据病人的体质、症状、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苏瑶欣慰地笑了:"这是个很好的研究方向。不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我知道," 崔婉坚定地说,"但我一定会努力的。苏姐姐,你能继续指导我吗?"
苏瑶温柔地看着她:"当然。能看到小姐在医道上有所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从那天起,崔婉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她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医书,还经常跟随苏瑶出诊,积累临床经验。她的医术日益精进,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医。
时光飞逝,转眼间崔婉已经从一个对医术一知半解的闺阁小姐,成长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女医。她的药材笔记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十几本,里面不仅记录着各种药材的特性,还有许多她独创的治疗方法。
这天,药铺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那是一位年轻的书生,面色苍白,神情憔悴。他的母亲搀扶着他,眼中满是担忧。
"大夫,"书生的母亲急切地说,"我儿子这些日子总是头晕目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们找了好几个大夫,都说他是气血两虚,可吃了不少补药也不见好。"
崔婉仔细为书生把脉,眉头渐渐皱起。她感觉到书生的脉搏细弱无力,像是随时会断的丝线。她又观察了书生的面色和舌苔,心中渐渐有了判断。
"这位公子,"崔婉轻声说,"你最近是不是经常熬夜读书?"
书生点点头:"是的,我正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
崔婉若有所思:"这就对了。你不仅是气血两虚,更有肝郁气滞的症状。你看你的舌苔发黄,脉象弦细,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书生的母亲有些疑惑:"可是之前的大夫都说他是气血两虚..."
崔婉温和地解释:"气血两虚确实是主要原因,但肝郁气滞加重了症状。如果只补气血而不疏肝理气,效果自然不会好。"
她转身去抓药,小心翼翼地称量每一味药材。当她将配好的药包递给书生的母亲时,手已经稳如泰山。
"这个方子..."书生的母亲有些迟疑,"和之前大夫开的都不一样。"
崔婉自信地说:"放心吧,这是我根据公子的具体情况精心配制的方子。他需要疏肝理气和补益气血同时进行。"
一周后,书生和他的母亲再次来到药铺。这一次,书生的脸色明显红润了许多,走路也不再需要搀扶。
"太神奇了!"书生的母亲激动地说,"我儿子吃了你的药,第二天就觉得舒服多了。现在能吃能睡,精神也好多了!"
崔婉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转头看向苏瑶,眼中满是欣喜:"苏姐姐,我做到了!"
苏瑶温柔地拍拍她的肩膀:"是啊,小姐。你不仅记住了药材的功效,更懂得了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才是真正的医术。"
喜欢医女的大唐恋歌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医女的大唐恋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