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话音刚落,两人又陷入了沉默。这次,是因为一个更为复杂的病症辩证问题。她们紧锁眉头,眼神紧紧盯着面前摊开的病例,那病例上详细记录着一位疑难杂症患者的症状。崔婉轻轻咬着下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与困惑:“此患者的症状错综复杂,看似多种病症交织,可若按照常规的五行辩证来用药,却又难以解释清楚。” 苏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微微摇头,轻声说道:“是啊,这其中定有我们尚未参透的医理。或许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理论,得从其他角度去思考。” 此刻,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唯有她们专注的目光在医书与病例间来回穿梭,对中医知识的执着探寻,让她们忘却了周围的一切。
在这一来一往的探讨里,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窗外,日影悄然移动,从暖阁的这一角慢慢挪向另一角,可沉浸在中医知识那博大精深世界之中的她们却浑然不觉。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她们专注的面庞上。崔婉白皙的脸颊被阳光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更显温婉动人,她眼神中的坚定与执着熠熠生辉;苏瑶那乌黑的眼眸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微微上扬的嘴角,透露出对解开医学谜团的自信与期待。这阳光,仿佛为这幅求知的画面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见证着她们在中医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身影 。
在崔府,午后的时光总是带着一种慵懒而闲适的气息。日光从澄澈湛蓝的天空倾泻而下,毫无保留地洒落在这座古朴典雅的府邸。那缕缕阳光,宛如灵动的精灵,穿过雕花窗棂,在屋内的青砖地上精心勾勒出一片片斑驳光影。光影交错间,似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屋内,暖阁中的书香似乎还在空气中悠悠飘荡,而此时,崔婉和苏瑶已轻轻移步至庭院之中。
庭院里,微风轻拂,几株不知名的小花在墙角悄然绽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芬芳,为这午后的宁静添了几分雅致。园中的假山错落有致,假山上的青苔绿意盎然,仿佛在展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一条蜿蜒的石子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通向庭院深处。崔婉身着一袭月白色的罗裙,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宛如一朵盛开在春日里的白莲。苏瑶则穿着淡粉色的衣衫,发丝间别着一朵素净的小花,更显清新脱俗。她们二人并肩而行,身姿轻盈,宛如画中走出的仙子。
走到庭院中央,苏瑶微微仰头,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午后独有的温暖与宁静,轻声说道:“小姐,这庭院中的一切,在这阳光之下,似乎都被赋予了别样的生机,与我们在暖阁中研读的中医典籍里所讲的天地万物的变化竟如此契合。” 崔婉微微颔首,目光温柔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回应道:“是啊,这自然之景,处处皆含医理。就如这日光,温暖却不炽热,恰似人体所需的阳气,适度而平和,滋养着世间万物。”
在医馆外,有一处静谧的小花园,园子里种满了各类草药,微风拂过,草药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新的气息。这日午后,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崔婉与苏瑶趁着医馆稍闲,来到了这里,继续她们对医术的钻研。
崔婉手中捧着一本刚从医馆书架上取下的古籍,上面记载着许多关于草药生长习性与特殊功效的内容。她轻轻走到一丛柴胡旁,蹲下身子,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好奇,仔细观察着柴胡的形态。她的双眸紧紧盯着柴胡植株,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那神情仿佛要将柴胡的每一丝奥秘都看穿。柴胡植株纤细,叶片狭长,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崔婉指着柴胡,对苏瑶说道:“苏瑶,你看这柴胡,书中记载它性微寒,味苦、辛,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可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柴胡,药效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此刻,崔婉的脸上带着一丝思索后的疑惑,微微蹙起的眉头彰显出她对这个问题的深度思考。
苏瑶也蹲下身来,目光在柴胡上打量着,她的眼神沉稳而笃定,似乎在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关于柴胡的知识。思索片刻后说道:“小姐,我想这是极有可能的。就如同人在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下,体质会发生变化一样。您瞧,咱们医馆花园里的柴胡,生长在这肥沃的土壤中,且每日能得到充足的光照与水分,想必其药性会更为平和。若是生长在贫瘠之地,或许它为了适应环境,药力会更为强劲。” 苏瑶说话时,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自信的笑意,仿佛对自己的判断胸有成竹。
崔婉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那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她翻开古籍,在相应的页面上认真地做着笔记,边写边说:“苏瑶,你说得在理。那我们日后用药时,可不能仅仅依据书上所写,还得考虑药材的生长环境。这就好比给病人诊断,要综合各方面因素。” 此时,一只蝴蝶翩翩飞来,落在了柴胡的花朵上,崔婉的眼神随着蝴蝶的落点而移动,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那灵动的目光为她温婉的面容增添了几分生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