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瞻基的表情,姚广孝神色如常,微笑道:“你现在应该懂了吧?你祖父迟迟未迁都,并非是担忧这些人反对。”
“那又是为什么?”
朱瞻基脸上满是疑惑,下意识地问出口。
既然不是因为文臣反对,而且早已决心迁都,换了别人,恐怕早就迫不及待迁过去了。
“你祖父其实是害怕。”
姚广孝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他害怕的不是文臣,而是到了南京后,见到你曾祖父,怕被责怪他背叛了侄子,违背了你曾祖父指定的应天府作为国都,他想在迁都前做一些政绩,让曾祖父认可他,从而安心迁都。”
“所以,祖父一直没迁都,只是为了求个心安?”
朱瞻基听完,心中豁然开朗。
老实说,这样的话也只有眼前的和尚敢直截了当地告诉他。
换成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糊涂父亲,也不敢如此评价皇帝。
姚广孝见朱瞻基明白了,便点点头,笑了。
“依你看,若有一座比应天更为宏大、优越的顺天府,对你的祖父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
“一旦有了这样一座更胜应天的顺天府,祖父迁都的理由便会更多,那时他的内心也会更加安定。”
朱瞻基话音刚落,略感惊讶地抬起头,正迎上姚广孝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笑意的脸庞,忍不住皱眉瞪眼。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中了这老和尚的圈套。
果然,话音未落,姚广孝便笑着说道:“听你这么说,看来你是同意再次扩建顺天府了?那么关于水泥和钱粮之事,还得劳烦你多费心思啊。”
朱瞻基:“……”
我是不是该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果然这世上许多糟老头子都差不多,没一个好东西。
正所谓人老成精,越老越狡猾。
朱瞻基此刻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劲敌。
平日里他总能一步步设局让别人入套,今日却被眼前这老和尚反将一军。
什么叫比应天更大的顺天府?什么叫再次扩建顺天府?
不就是瞧见了水泥,才想把顺天建得更宏伟些吗?
还有,什么叫自己不反对?水泥和钱粮的事,难道不该自己操心?
这老和尚不过是问了几句话,几番对话间便不动声色地把人引入歧途。
身为朱棣的孙子,祖父正渴望名正言顺地迁都顺天。
而自己手中正好握着能助祖父达成心愿的筹码,这忙岂能不帮?
毕竟姚广孝说得再明白不过,祖父只求心安理得。
此时不帮便是不孝,要是祖父知道了,说不定会立刻停止北伐,回过头来教训自己。
他对祖父的性格了如指掌,有些事换了别人或许做不出,但祖父必定能做到。
“大师,你未免太过分了吧!”
想通这一切后,朱瞻基看着姚广孝的眼神满是无奈。
“这远远不够。”
姚广孝听罢笑了起来:“有了水泥,我觉得顺天府四周的城墙值得好好修缮一番,之前的一些构想也能付诸实践了。
我听说你跟户部关系不错,跟夏原吉也很熟络,看来户部的钱粮还得靠你去说服。”
“你就直接让我掏腰包不行吗?”
朱瞻基听了这话,一脸无奈,让他去游说夏原吉,夏原吉那种吝啬的人,没点实际利益,想都别想。
姚广孝摇摇头道:“这不成,修顺天府是朝廷的事,钱也得朝廷出。”
停顿片刻后,他又补充道:“待会儿我会向皇上呈递奏折,说说水泥的事,这种东西作用非凡,说不定北边的城池都要大修,你也得督促周忱提升水泥产量。”
“好吧,您是师父,您说了算。”
朱瞻基撇了撇嘴。
姚广孝见状,嘴角微扬:“你也不必这样,参与修建顺天府对你而言也是好事。”
朱瞻基点点头,自然明白姚广孝的意思。
顺天城是他祖父的故乡,修建顺天城如同修缮祖屋,肯定会在祖父那里增加几分好感。
不过他对这些不在意,但也未拒绝姚广孝的提议。
姚广孝见状笑了笑:“没事别的事,我先走了,记得让工部送些水泥到鸡鸣寺,再安排个懂水泥的工匠过来,我有些想法要试试。”
“好,我马上让周忱给你安排人手和水泥!”
朱瞻基点头,对姚广孝要验证的东西充满好奇,不知这位老和尚会用水泥做什么。
刚想问问,姚广孝忽然想起什么,又补了一句:
“对了,前几天让你找人看相的事,我最近有空,你可以把人带过来让我看看。”
“老和尚,你真会看相?”
朱瞻基听了,眼睛一眨,好奇地问。
姚广孝脸上浮现出一抹神秘的笑意:“信则有,不信则无!”
话音刚落,他转身便上了先前来的马车,驾车的是个年长的和尚。
等到姚广孝坐上马车,连朱瞻基都没多瞧一眼,直接拉动缰绳赶着马车前行。
“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