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绾绾再度进入侯府,身后跟着小荷。
小荷这丫头在学院跟着苏绾绾求学,性格明显开朗了许多,看见赵言也是大大方方的笑着行礼,还熟练地站在赵言身后给他捏肩膀。
赵言拍了拍小荷的手,笑着让她去一旁歇息去了。
等到小荷走远,他才看向苏绾绾。
“苏娘子,好久不见。”
苏绾绾脸颊微微发烫,镇定道,“公子风采依旧。”
赵言轻笑了两声,直入正题,“苏娘子,如今在学院教课也教了一阵了,学院给你的感觉如何?”
苏绾绾深吸一口气,皱起了眉头。
“入学者众多,只是以学院的教学方式,卓越者只怕不多。”
特定的人才需要特定的教育方式。
而一个学院容纳了足足两千人,却只有几个先生在负责。
这种情况下想要出现什么卓越之人,确实有点难度。
因为先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赵言摇头道,“我之目的不在于卓越,而在于让教育普及开来,想必苏娘子也听闻了,如今整个北疆都在大兴土木,尤其是小学的建立,初步的目标便是一百所小学……”
苏绾绾深吸一口气问道,“敢问公子,这小学又是何意?”
“五六岁的蒙童入学开蒙之学,我谓之小学。”
赵言深吸一口气,“我目前只有一个想法,让北疆所有人都识字,先识字,在谈其他!”
让北疆所有人都识字?
苏绾绾只觉得赵言疯了!
这里面的投入多少啊?
这就是一个烧钱机器,一个无底洞啊!
赵言没有察觉苏绾绾的脸色,自顾自的说着。
“以往读书人,追求的就是一个青史留名,按照苏娘子的说法,他们要在无数人中做到极致,做到超脱,才能拥有这个机会。”
“但对我而言,一两个贤才给我的帮助,不如让教育普及开来。”
“我建立学院的初衷,也是让学院作为师之典范,学院出来的学子,能重新教书育人,带动更多学生读书识字。”
苏绾绾听懂了!
学院之所以建立,不仅仅是要打破女子入学的束缚,也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教书先生,让这些人返回去再去带动更多人识字!
“公子,仅仅是读书识字是不够的!”
苏绾绾没忍住,到底还是开口劝阻。
赵言轻笑道,“从时间上来说,是够用了。”
他转过身走进了书房,不一会拿出了一堆新的书籍。
“这是我为学院准备的书籍,在学院识字之后,让那些学生自学去吧。”
学院的夫子们厉害么?
自然是厉害的。
可是你要考他们理化生这些,他们未必能及格……
苏绾绾看着这些书,神情是有些茫然的,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她看不懂的。
“自学?”
她甚至狐疑地看了一眼赵言。
这些东西光是自学就能行么?
赵言微微点头。
“是的,自学。”
“因为目前整个北疆,在这些新学方面没有好的先生,但是北疆最厉害的先生已经被抽调来了学院。”
“先生,只是教他们学习的方式和最为基础的识字认字,而他们若是想要在学问上更进一步,那就得自己去学习,去掌握这些新学的内容。”
“这些书籍,我也会发给先生,三年之内,我不求所有人都能精通,但至少得有数千人精通各类新学……”
苏绾绾看得头疼!
她忍不住问到,“公子,您这新学用途我尚且不解,这三年后又是什么原因?”
赵言摸了摸下巴。
“之前就和你说了,目前一百所小学已经投入建设之中了,届时小学招收的学生会有年龄限制,也就一定是蒙童。”
“我给你们三年时间,也是给他们三年时间,去读书识字,去了解每个字的含义,等到了三年之后,学院这边新学将会删选出一批先生,教导他们新学,同时还有一批先生,教导他们古学,也就是你们所学习的这套。”
“我的目的,是让新一代的蒙童,既能掌握新学的知识,同时也能理解传统文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学识渊博!”
苏绾绾倒吸一口凉气。
她发现,赵言在教育问题上没有装模作样,而是真真正正地在做教育!
试问,哪个国度,哪个朝代能做到这个地步?
她放下手中的新书,茫然地看向赵言,“公子,这样就能挑选出贤才么?”
赵言微微点头。
“只要人数够多,择优录取,总会有贤才为我效命,何必死抓着一两撮人不放呢?”
苏绾绾深感佩服,已经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只好举起杯子要给赵言敬酒。
此时李红绫神情慌乱地走了过来。
她顾不得苏绾绾在场,凑到赵言耳边低语:“将军,钦差南下,算算日子,已经到江陵了。”
钦差到江陵了!
这也意味着,赵言在江陵的布局只怕是瞒不住了!
赵言的笑容也渐渐消失,对着苏绾绾说了句失陪,随后跟随李红绫一路去了书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