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感染扩散
天刚蒙蒙亮,帐篷里就响起一阵急促的"咔嗒"声。
我猛地掀开睡袋,看见周遥坐在角落,右手不受控制地在帆布上敲击——她的青铜食指【纪】和无名指【元】像打字机键一样上下跳动,每敲一下,帆布上就凸起一个清晰的文字。更恐怖的是,那些文字像霉菌般在帆布表面扩散,所到之处,尼龙布料迅速硬化,泛起青铜色的金属光泽。
"操!它在自我复制!"张海峰抄起匕首就要去割帆布。
"别碰!"苏晚晴一把拽住他,"直接接触会加速感染!"
她掏出酒精棉裹住手,小心翼翼地去掀帐篷门帘。就在她手指碰到金属化部位的瞬间,一层青铜色的"锈斑"顺着酒精棉爬上了她的指尖。苏晚晴倒吸一口凉气,猛地甩手,但那层金属光泽已经渗进了她的皮肤。
帐篷突然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支撑杆完全金属化后脆化折断,整个帐篷像口破钟一样砸了下来。我们狼狈地滚出帐篷,回头看见倒塌的帆布上已经布满了凸起的文字,活像一块巨大的活字印刷版。
营地一片狼藉。昨夜用过的铝制水壶表面爬满了血管状的青铜纹路;铁锅把手长出了细密的文字凹槽;最可怕的是那台发电机——金属外壳上渗出青黑色黏液,像有生命般缓缓蠕动,正在吞噬旁边的手电筒。
张海峰不小心碰到了金属化的指南针。他的指尖立刻沾上一层青铜粉末,皮肤下浮现出凸起的标点符号:"【;】......这他妈是分号?!"
顾瞎子的义眼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他掀开自己的眼罩,空荡荡的眼窝里闪烁着红光:"不是普通感染......是瘟疫级的青铜活化!传播速度每小时递增37%!"
我翻开自己的背包,心一下子沉到谷底——防水布内衬上已经出现了细密的文字凸起。手指抚过那些凸起时,能清晰感觉到它们在缓慢生长,像某种活物在皮下蠕动。
"回江滩,"我抓起最后几瓶没被污染的矿泉水,"那株青铜植物一定是源头。"
我们跌跌撞撞地离开营地。走出不到五百米,周遥突然僵在原地——她的右手完全不受控制地抬起,在空中划出一个诡异的符号。青铜化的两根手指渗出黏液,在地上自动书写起来:
【载体不足】
【需要更多活字】
【前往坐标31°04'】
写完后,她的手指突然转向东方,像指南针一样死死指向长江委废弃观测站的方向。
第二节 人形字模
我们沿着江滩往观测站方向走,脚下的淤泥越来越不对劲——每踩一步,都会带起黏稠的青黑色黏液,像是踩进了某种生物的体腔。周遥的右手不受控制地抬起,青铜化的两根手指不断调整方向,如同被某种无形的磁场牵引。
“坐标31°04’……”苏晚晴翻出老地图,手指在上面划了个圈,“是废弃的3号水文站,八十年代用来监测库区沉降的。”
张海峰踢开一块挡路的浮木,木头落地时发出金属碰撞的脆响。我们低头一看,整块浮木表面已经长满了细密的文字凹槽,年轮缝隙里渗出青铜色的黏液。更远处,江边的芦苇丛全部金属化,叶片边缘锋利如刀,在晨风中互相碰撞,发出风铃般的叮当声。
转过一道河湾,3号水文站出现在视野里——那栋灰白色的二层小楼已经被青铜色的藤蔓完全包裹,像是被某种巨型蜘蛛用金属丝层层缠绕。楼前的空地上,十几个“人”正以诡异的机械动作来回走动。
“长江委的制服……”周遥声音发抖,“是上个月失踪的勘探队!”
我们躲在岩石后观察。那些“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像是被编好程序的机器人。他们的身体不同程度地金属化:有的半边脸变成了青铜材质,有的整条手臂化作了字盘。最前排的一个人正跪在地上,用已经青铜化的右手食指在泥地上刻字,每写一个笔画,指尖就会渗出青黑色的黏液,将文字固定在泥土里。
【载体编号017】
【转化进度63%】
【缺字:卍、纪、元】
“他们在记录转化过程……”苏晚晴的呼吸变得急促,“就像在排版一样!”
突然,那个跪地刻字的“人”猛地抬头,没有瞳孔的眼睛直勾勾看向我们藏身的岩石。他的喉咙里发出齿轮摩擦般的声响:“缺字……补充……”
所有“人”同时转头,金属关节发出整齐的“咔嗒”声。最前排的几个突然加速冲来,动作快得不像人类——他们的膝盖反向弯曲,像某种昆虫般跳跃前进!
“跑!”张海峰抓起地质锤砸向最先扑来的那个。锤头击中对方青铜化的左肩,溅起一串火星,却只在金属表面留下个浅坑。那个“人”毫不在意地继续逼近,张开嘴吐出一串带着油墨味的活字:【补充缺字】。
我们拼命往水文站后方撤退。顾瞎子突然一个踉跄,他的义眼残片从口袋里飞出,在空中拼出北斗七星的形状,勺柄直指水文站地下室的气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