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之所以选择伊祁耳,是因为伊祁耳是陶唐氏所有神职人员中最纨绔,最不学无术的。
同时也是最受尧摆布的。
但凡换一些敬奉鬼神,颇有资历的巫觋,都会驳斥尧的命令。
这也替竖亥省下了一个大麻烦,不必再想方设法的做手脚干扰占卜结果。
当然伊祁耳不愿意掺和石峁城的事情,他只想寻个地方待满一年而后回去做他的好族孙。
竖亥只是淡淡的说道:“伊祁耳,我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你怕我们赢不了。”
“事实上待在石峁城与他们决战胜算最高,若是我们离了这里,半路遇上羌人戎狄,只怕这一百人不够他们吃的。”
伊祁耳捏了捏掌心的汗,说道:“那我们不去不就成了。”
竖亥经历了穿越的事情和共工的预言后,对鬼神之说也不再如同前世般不屑一顾。
昆仑海他还是想去看看的,他有点怕尧借鬼神之名行事会出问题。
至少根据地形判断一下洪水的规模和流经的方向,毕竟竖亥的地理成绩比较理想。
于是竖亥反驳道:“伊祁耳,你也不希望尧因为不敬鬼神,受到‘太一’降下的责罚吧。”
“你毕竟是他的孙子,会受到牵连的。”
“是族孙......”
伊祁耳陷入了沉默,竖亥的传闻他可是听说过的,在昆吾氏以一当千,差点杀死高阳氏的虐鬼。
最终,伊祁耳在经过一番天人交战后还是点头了,他也不知道竖亥所言的‘尧很关注这个地方’是真是假。
但是他要求自己撤到足够安全的地方。
竖亥同意了。
“总算是搞定了己方的人马。”
“现在就看石峁城还有多少人可以参战。”
“其实我还没想出好主意来,尽管土方部损失惨重,但鬼方和其余南下的游牧民情况还未可知。”
“不过我就赌一把,赌他们会自投罗网。”
......
姜女召集了石峁城周边的聚落族长。
再远些的聚落则是在去年就断了联系。
他们和羌狄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自他们的先祖来到陇山附近定居,便囿于环境以放羊为生,少有人从事农耕。
因此原本也是华夏人的他们莫名成了“异族”,成了旁人口中的西羌。
尽管他们自认华夏之名,但是在长期与西戎的混居交流中,同游牧民族的关系也暧昧起来。
陇山周边的聚落中,为首的是狄道城(今临洮县马家窑),一直以来为石峁国提供青铜器。
如今他们依然和石峁城有贸易往来,只是绝口不提出兵相助之事,似乎是与附近的异族达成了协议。
石峁城现在面临的是都邑精锐尽失,内部出现分裂,眼看就要朝不保夕。
姜女几乎没有费口舌,周边的聚落便答应了她的要求。
因为他们也别无选择,石峁城有城墙有瓮城有山势,而他们一无所有。
“姜女,那些聚落有多少人,男人,当然我是说能作战的,女人,老人,孩子。”
“他们有多少粮食,多少草料,牛羊马匹。”
“还有多少青铜器,多少油脂。”
姜女掰着手指头都快哭出来了,这个年代绝大多数首领根本不会去记住这些数字。
“我忘了,我忘了,我都没问他们。”姜女毕竟年幼,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竖亥看着姜女身后的巫觋祭祀长老们,不由得有些生气:“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快去问。”
众人四散而逃。
并非这些人都是酒囊饭袋,只是如此重压之下,阅历丰富的他们比姜女懂的更多,也更加恐惧,一时之间六神无主罢了。
竖亥让姜女拿出石峁国的信物,找了几个信使,让他们待在后方伺机而动。
若是石峁城胜了,便请陶唐氏派几百武士协助驻守即可。
若是石峁城败了,竖亥也保住了尽可能多的人口和粮食,敌人得到的只不过是一座空城。
日后陶唐氏协助出兵再夺回来便是,竖亥认定尧舜不可能放任异族在眼皮下扎根。
漫长的等待后。
“各聚落的情况和我们剩下的武士、粮草数目已经清楚了。”
派出去的那些人回来了,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没有接受过专门教育的人,连个数都汇报不好。”竖亥皱着眉头在兽皮上写下了杂乱的数字。
一番计算和辨别后,大致的情况已经被竖亥了解。
“接下来就是敌方的情况了。”
竖亥喊来了安和乔。
“安,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安和乔对视一眼,点点头。
“你们能骑马吗?”
“没问题,我们从小生在马上,喝着马奶,睡觉都抱着马。”
“好,我需要你们扮作荤粥部的人,靠近他们的前线营地,探查情况。”
“我需要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其中能作战的有多少,他们的补给线、粮食、马匹、武器。”
“这些你们都要记下,然后禀报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