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九妹感受到肖英手掌传来的温暖,不禁眼眶一热,激动的泪花在眼中闪烁。她同样紧紧地握住肖英的手,回应道:“太好了,让我们携手并肩,一同为国家和民族而战!”
一旁的教官见状,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满意的笑容。他随即转身,恭敬地请出了首长。待首长到来后,教官又微笑着向卫兵招手示意,示意他们打开那禁闭室的大门。
伴随着“嘎吱”一声,禁闭室的门如同一位迟暮的老人,缓缓地张开了它那沉重的臂膀,肖英则如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轻盈地迈出了那扇门,似乎也告别了过去如阴霾般的仇恨和痛苦。首长宛如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又一次耐心地与肖英进行着谈话,从她那如黄连般苦涩的穷苦家世,到参加红军入党时的激昂热血,经受战火淬炼时的坚韧不拔,雪山草地磨炼时的不屈不挠,再到抗日统一战线时的众志成城,民族独立时的扬眉吐气,驱逐日寇时的大快人心。军人的初心使命,个人小我与革命大局,方方面面,都如同一股清泉,沁润着肖英的心田,让她如醍醐灌顶般深受教益,心悦诚服。自那以后,肖英和黄九妹之间的隔阂如同冰雪消融,她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她们一同投入到紧张的任务准备中,犹如两颗相互辉映的星辰,彼此学习、彼此帮助。在训练场上,她们一起摸爬滚打,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恰似并蒂莲花,共同绽放;她们一起出谋划策,制定详细的铁针计划,仿佛心有灵犀的知音,配合默契。
阳光如碎金般透过斑驳的树叶,洋洋洒洒地落在训练基地的小道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教官犹如一座沉稳的山岳,带着肖英与黄九妹,沿着这条小道,朝着女生宿舍坚定地走去。一路上,教官的步伐如同鼓点般沉稳有力,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久经沙场的坚毅光芒,仿佛能穿透时间的迷雾;肖英的身姿矫健如猎豹,眼神中还残留着一丝之前禁闭时的落寞,宛如深秋的落叶,孤独而凄美,但更多的是对新任务的期待,恰似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黄九妹一袭简约的军装,干净利落得如同冬日的暖阳,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带着自信的微笑,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娇艳而迷人。很快,他们来到了女生宿舍。宿舍里,一位身材高挑、气质温婉的女生宛如一朵清新的百合,刚刚放下行李,手里还拿着一个类似竹笛的乐器,仿佛那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衫,下身搭配着黑色的长裙,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一头乌黑的长发整齐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中透着一股灵动与聪慧,恰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璀璨而迷人。
教官清了清嗓子,犹如洪钟一般,介绍道:“她叫郧成,来自山东青岛,在燕京大学文学院音乐系读书。她刚刚入党,便如一团燃烧的火焰,积极参加游行,却也因此被警察盯上了。日军占领后,发出的通缉令上赫然写着她的名字,组织上及时将她转移到这里,参加我们这个铁针计划的行动。”说着,教官转向黄九妹,“这是黄铁珍,乳名九妹。她对外的名字是山口美子。她是共产国际特派的专家,担任铁针计划行动组组长。你们进入日占区后,都要如士兵听从将军的命令一样,听从她的安排。” 黄九妹微微点头,脸上挂着如春风般温和的笑容,向郧成投去友善的目光。随后,教官又将目光投向肖英,“她叫肖英,入党已经五年多了。她不仅会武功,还学习了发报、驾车、使用各种枪支武器的技术,主要负责行动组成员的安全。”
肖英站得笔直,眼神坚定,向郧成和黄九妹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你们都是党员,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商量协作。铁针计划行动组你们三位是核心成员,另外从侦察连给你们调配二十位精明强悍的战士,充作幕川山雄特工队,协助你们。具体做法,你们要详细商量个好办法。” 教官语重心长地说道。三人纷纷点头答应。黄九妹看着郧成手中的乐器,诧异地问:“你会吹‘尺八’?”肖英一脸疑惑,不禁问道:“什么尺八?”九妹微笑着,轻轻指指郧成手里的竹笛,解释道:“就是我们的竖笛。尺八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由中国唐朝时传入。尺八是竖吹的乐器,以其长度一尺八寸得名。”
郧成听着他们的对话,轻轻笑了笑,她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温暖而明媚。她轻轻拿起竖笛,放在唇边,吹奏起了《樱花舞曲》。悠扬的笛声在宿舍里缓缓流淌,那旋律仿佛带着众人穿越到了樱花烂漫的日本街头,花瓣随风飘落,如梦如幻。肖英和黄九妹静静地听着,眼神中满是陶醉。一曲终了,肖英忍不住赞叹道:“真好听!没想到这小小的笛子能吹出这么美妙的曲子。”郧成放下笛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各种乐器,没想到这尺八还能在这次行动中派上用场。说不定以后我们打入日军内部,我还能靠它来获取情报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