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北麓的晨雾裹着土腥味,李琰的玄甲军靴底踩碎了不少去年的枯叶,发出沙沙声。上官婉儿的指尖摸过石壁上的水痕,那痕迹弯弯曲曲像条小蛇,在晨光里泛着青灰:"陛下您瞧,这水纹走势和《长安志》里写的宇文恺引水渠一模一样。"
她话音未落,地底突然传来"隆隆"闷响,像有头巨兽在深处翻身。三丈高的青铜门吱呀作响,门缝里挤出股子霉味,还混着铁锈和血腥气。李琰下意识按上剑柄,就见三百多个黑衣人冲出来,弯刀在雾里划出蓝光——刀刃上涂的,正是范阳特产的狼毒膏。
"陌刀手,列阵!"他的声音撞在山壁上,惊起群鸦。玄甲军哗啦啦变换阵型,前排士兵举起三尺长的陌刀,刀刃斜向上四十五度,在雾里连成片寒光。第一排黑衣人冲上来时,陌刀已劈断他们的弯刀,刀尖顺势挑破锁子甲,血珠溅在刀刃上,发出"滋滋"声响——那是毒血与钢铁的反应。
阿史那云的红绫在手里卷成麻花,突然甩出缠住敌将脖颈。她手腕发力,狼牙链跟着甩出去,"砰"地砸碎对方胸甲。那敌将吐着血沫嘶吼:"安禄山已在燕山..."话没说完,地宫深处"嗖"地射来支弩箭,箭头泛着靛蓝色,正是扬州毒井的毒液。
李琰本能地侧身,却感觉领口一紧——萧绾绾的软鞭缠上了弩箭,鞭梢的磁石吸住箭头,让毒箭在离他咽喉三寸处停住。箭尾系着的帛书飘落,上官婉儿捡起来展开,脸色瞬间变白:"陛下,这是范阳军的潼关布防图!"
她指尖划过图上的粮仓标记,突然扯下金步摇,用簪尖在石壁上刻出地形:"这条暗道直通潼关粮仓,叛军是想引咱们来骊山,趁机夺潼关!"簪尖在石头上擦出火星,"请让臣妾带轻骑绕翠云峰,烧了他们的粮草!"
李琰解下贴身玉佩,上面刻着"贞观"二字残纹:"拿这个去调潼关守军,务必在午时前赶到。"上官婉儿翻身上马时,萧绾绾突然拉住缰绳,涂着丹蔻的手指在她手背划了下:"姐姐得活着回来,陛下身边可不能只剩我一个会使心眼的。"
潼关西侧的峡谷里,郭子仪蹲在草丛里,手里捏着块烤焦的饼子。远处叛军营帐连绵十里,炊烟里混着马粪味,让他想起天宝十年在安西的日子。盐工张老三递来个竹筒,里面装着毒盐箭:"大帅,按您说的,箭头在醋里泡了三宿,毒劲更足了。"
郭子仪点点头,目光扫过张老三缠着纱布的手腕——那是在扬州运河被炸的伤。他抬头看天,新月像把镰刀挂在山尖,子时三刻的梆子声隐约传来。
"动手。"他轻声说。三十个斥候立刻起身,嘴里咬着枚铜钱防止出声,马蹄用破布裹得严严实实。王老五背着硫磺火球,猫着腰摸到粮垛旁,用火折子点燃引信,赶紧翻身躲进旁边的车辙里。
"轰!"火球炸开,粮垛腾起熊熊大火。叛军大营里顿时乱作一团,有人喊"救火",有人喊"唐军劫营"。郭子仪举起令旗,三百架伏远弩从两侧山坡上同时发射,毒盐箭破空而出,穿透帐篷和盔甲,中箭者立刻倒地抽搐。
叛军副将田承嗣光着膀子冲出来,手里拎着把弯刀。他刚喊了句"陌刀队...",就见段秀实带着五百陌刀手从山脊上冲下来,刀刃在月光下闪得人眼晕。这些陌刀手穿的是上官婉儿改良的鱼鳞细甲,甲片用牛皮绳串联,田承嗣的弯刀劈上去竟滑向一边,反被段秀实一刀削掉半只耳朵。
"狗娘养的!"田承嗣捂着耳朵往后退,脚底板踩到块燃烧的木柴,疼得直咧嘴。他看见郭子仪在远处的山坡上立马横刀,刀柄上缠着的红布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正是当年高仙芝赠给他的战利品。
燕山祭坛废墟里,安禄山正用马鞭抽打着工匠,每抽一鞭就骂一句"废物"。他的狐裘沾着泥点,腰间的玉带扣已经崩掉两颗珠子,露出里面肥硕的肚子。突然,他听见环佩叮咚响,抬头看见个红衣女子踏月而来,腰间软剑的剑鞘上刻着朵梅花。
"你是..."他的独眼眯成缝,认出那是洛阳醉仙楼的头牌绿萼,三年前被梅妃带进宫的。
"范阳节度使记性不错。"绿萼的软剑出鞘,剑尖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可还记得我姐姐绿芜?她临死前说,你的独眼是被她用簪子戳瞎的。"
安禄山脸色剧变,刚要喊人,剑光已经到了面前。史思明慌忙横刀格挡,却听"当啷"一声,他的佩刀断成两截,三根手指跟着飞了出去。绿萼旋身甩出个布袋,里面的硫磺硝石遇火爆炸,浓烟里传来她的冷笑:"告诉史朝义,他娘的翡翠耳坠在我这儿,想要就来拿!"
当夜,燕山军营里悄悄流传起歌谣:"燕山雪,洛阳血,王妃魂断中秋月...范阳狼,长白雀,到头都是一场空..."安禄山气得连斩十二名唱谣的士兵,却发现越杀人,歌谣传得越响。他坐在祭坛残骸上,摸着腰间的磁石碎片,突然想起那个云游道士的话:"得民心者得天下,靠歪门邪道成不了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