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既,字德容,是冯翊高陵人。他十六岁时,就当上了郡里的小吏。据《魏略》记载,张既家境贫寒,但他仪表堂堂,从小就擅长书写公文。他当郡里的小吏时,家里虽然富裕,但他觉得自己出身低微,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经常准备一些优质的笔墨纸砚和奏章,只要郡里的大官有需要,他就主动提供。因为这个原因,他逐渐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后来,张既历任要职,被推举为孝廉,但他没有赴任。曹操担任司空时,征召他入朝,但他还没到任,又被推举为茂才,任命为新丰县令。他治理新丰县的政绩在三辅地区排名第一。
袁尚在黎阳抵抗曹操时,派郭援担任河东太守,高干担任并州刺史,并联合匈奴单于进攻平阳。他们还派使者向西联络关中的将领,希望联合对抗曹操。司隶校尉钟繇派张既去说服将军马腾等人。张既向他们分析了利弊,马腾等人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马腾派儿子马超带领一万多人,与钟繇联合进攻高干和郭援,大获全胜,斩杀了郭援,高干和单于都投降了。
后来,高干又在并州发动叛乱。河内郡的张晟聚集了一万多人,没有归属,他们在崤山和渑池一带作乱。河东郡的卫固和弘农郡的张琰也起兵响应。曹操任命张既为议郎,让他参与钟繇的军事行动,并联络关中的将领马腾等人。马腾等人纷纷响应,联合起来击败了张晟等人,斩杀了张琰和卫固,高干逃到了荆州。张既被封为武始亭侯。
曹操准备征讨荆州,但马腾等人还占据着关中。曹操又派张既去劝说马腾等人,让他们放弃军队,返回朝廷。马腾虽然答应了,但后来又犹豫不决。张既担心局势有变,就下令各县加快储备物资,让地方官员到郊外迎接。马腾没办法,只好出发。曹操上表推荐马腾担任卫尉,马超担任将军,统领马腾的部队。
后来,马超反叛,张既跟随曹操在华阴击败了马超,平定了关西地区。曹操任命张既为京兆尹。他安抚流民,恢复县邑,百姓都非常感激他。魏国建立后,他担任尚书,后来又出任雍州刺史。曹操对他说:“回到你的家乡任职,这可真是衣锦还乡啊!”
张既跟随曹操征讨张鲁,他从散关进入,讨伐叛乱的氐族人,收缴他们的麦子作为军粮。张鲁投降后,张既劝说曹操把汉中的几万户百姓迁移到长安和三辅地区。后来,他和曹洪在下辩击败吴兰,又和夏侯渊讨伐宋建,分别进攻临洮和狄道,平定了这些地方。
当时,曹操把百姓迁移到河北,陇西、天水、南安的百姓都很害怕,人心惶惶。张既暂时免除了这三个郡的官员和百姓的赋税,让他们修建房屋,制作水碓,百姓们这才安定下来。
曹操准备从汉中撤军,担心刘备会北上夺取武都的氐族人,从而威胁关中。他问张既该怎么办。张既说:“可以劝说氐族人向北迁移,寻找粮食以躲避刘备的进攻。对那些率先迁移的人,给予丰厚的奖赏,这样后面的人就会羡慕并跟从。”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亲自来到汉中,命令张既前往武都,迁移了五万多个氐族部落,让他们居住在扶风和天水的边界。
据《三辅决录注》记载,张既小时候,郡里的功曹游殷发现他与众不同,邀请他到家里做客。游殷的妻子嘲笑他,认为张既只是一个小孩,不值得如此款待。但游殷坚持认为张既将来会成为一方长官,于是和他讨论了称霸天下的策略。饭后,游殷把儿子游楚托付给张既。张既谦虚地拒绝了,但游殷坚持,张既考虑到游殷在当地的声望,不好拒绝,于是答应了。后来,游殷和司隶校尉胡轸有矛盾,胡轸诬陷并杀害了游殷。游殷死后一个多月,胡轸生病了,他总是说“伏罪,伏罪,游功曹带鬼来了”,不久就死了。当时关中人都说:“生前有识人的慧眼,死后有显灵的神力。”
游楚,字仲允,后来担任蒲阪令。曹操平定关中时,汉兴郡缺人手,曹操询问张既的意见。张既推荐游楚,称赞他文武双全,于是曹操任命他为汉兴太守。后来他又转任陇西太守。
据《魏略》记载,游楚性格豪爽,历任地方官职,以恩德治理地方,不喜欢用刑罚。太和年间,诸葛亮出兵陇右,当地百姓和官吏都很惊慌。天水和南安的太守都弃郡东逃,只有游楚坚守陇西。他召集官吏和百姓,对他们说:“我没有什么恩德,现在蜀军来了,其他郡的官吏和百姓都投降了,这也许是你们追求富贵的机会。我本来是为国家守卫这个郡的,义不容辞,必须死守。你们如果愿意,可以把我杀了去投降。”
官吏和百姓都流着泪说:“我们生死与共,绝不背叛。”游楚又说:“如果你们不愿意,我给你们出个主意。现在东边的两个郡已经失守,蜀军肯定会来进攻。只要我们坚守城池,如果朝廷的援军到了,蜀军自然会退去,这样我们就能为国家尽忠,每个人都会得到封赏。如果援军不到,蜀军攻势越来越猛,你们再把我杀了去投降,也不算晚。”于是,官吏和百姓们坚守城池。果然,南安的蜀军来攻打陇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