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会答应归顺的。
当他发现,拒绝江东意味着交州将永远落后于中原时,他就别无选择了。技术的力量,有时候比千军万马更有说服力。
……
三日后,士燮邀贾诩过府一叙。
这几日,士燮寝食难安,如今也想通了。他已派人试过黄泥制糖法,效果神奇,同样的甘蔗竟能产出洁白的糖,令人称奇。
还有那些医书,记载的瘴气疗法与交州郎中所用不同,却更为有效。只是他仍在纠结,一旦归顺江东,交州便不再独立。
贾诩瞧准时机,缓缓开口:“士使君,贾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请说。”
“敢问士使君,是想做交州的土皇帝,还是想当造福一方、名垂青史的贤牧?”贾诩语速平缓,字字却似重锤,“若是前者,只能困守这穷山恶水,看中原如同井底之蛙望月,蜉蝣仰望青天。若是后者,可得主公全力支持,让交州百姓安居乐业,特产行销天下。”
士燮脸色数变,贾诩接着道:“更要紧的是,史书会如何写您?是冥顽不灵、终被剿灭的割据军阀,还是审时度势、造福百姓的明智之臣?”
“这……”士燮额头冒出细汗。
贾诩乘胜追击:“士使君经营交州多年,应知此地并非铁板一块。您能稳坐交州牧之位,靠的是平衡各方势力。若主公转而支持其他豪族,士使君多年心血,恐怕……”士燮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恐:“贾先生这是在威胁我?”
“不敢。”贾诩拱手,“贾某只是陈述事实。”
书房再度沉默,雨声渐大。
终于,士燮颓然坐回椅中:“贾先生,若我归顺,王使君当真会善待交州?”
“主公亲口承诺,交州归顺后,士使君仍任交趾太守,家族子弟可入扬州为官;交州赋税三年不增,扬州还会派工匠、医师前来相助。”
贾诩走近一步,压低声音:“士使君放眼天下,曹操多疑,岂会真心援助交州?刘表庸碌,自顾不暇;袁绍刚愎自用,志在中原,又怎会顾及这偏远州郡。
唯有王使君,既有实力护交州,又有诚意促其发展。若士使君主动归顺,江东大军便是交州屏障,各方势力绝不敢轻举妄动。”他顿了顿,又道,“降者可活,顽抗者族灭,这也是主公原话。”
士燮终于开口,声音疲惫却透着坚定:“贾先生,请转告王使君,士燮……愿率交州归顺。”
贾诩深深作揖:“士使君明智之举,必为交州百姓铭记。”
士燮苦笑道:“只望后人别骂我懦弱无能。”
“怎会?”贾诩正色道,“审时度势是大智,顺应潮流为真勇。士使君今日决断,能让交州摆脱蛮荒之名,百姓过上好日子。史书定会称赞您的远见。”
贾诩微笑不语,他明白,这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大获全胜。
士燮并非屈服,而是做出了明智选择。他给出的条件无法拒绝——归顺能保地位、家族富贵,还能发展交州;抵抗则可能一无所有,甚至性命不保。人皆趋利避害,士燮也不例外。
回到馆驿,贾诩立刻修书两封。一封飞鸽传书给王镜,报告喜讯;另一封派人快马送给孙策,命他三日后率精兵千人至龙编城南门外,既为震慑,也为防备万一。
三日后,龙编城南门外。
孙策的精锐骑兵列阵而立,阳光下铠甲闪耀,气势逼人。士燮率领交州文武官员,在万众瞩目下,向代表王镜的贾诩献上交州印绶和户籍图册。
“交州士燮,愿率交州七郡三十六县,归顺扬州牧王使君麾下,从此听调不听宣,岁岁纳贡,永不背叛!”
士燮的声音洪亮,回荡在旷野中。
贾诩郑重接过印绶。
他微微仰头,直视南方的日光,心中想的却是主公闻听喜讯后的表情。
喜欢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手握金手指,在三国当天命之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