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关不由觉得好笑,这姑娘还挺有趣,就差拍着肩膀说“我看好你”了。
“那行吧,就先在村里试试,如果不适应,你还可以重新选择,不着急作最终的决定。”
许关简单考察了一下许莓,感觉还可以,能拍素材、能剪视频,还能写脚本,几乎全能,而且她本人的抖音号也有将近30万的粉丝。
在不露脸出镜的情况下,一年多的时间,把一个做家常菜的抖音号做到30万粉丝也算不错了。
于是就把许家庄抖音号注册、认证等一系列的工作交给她,美其名曰“新媒体总监”。
还用最快的速度购置了各种拍摄设备、高配电脑,连小型无人机都配上了。
对许莓来说,这一切简直就是鸟枪换炮,以前只有一台手机,现在要啥有啥,简直不要太爽!
抖音ID就叫“河阳许家庄”,认证成蓝V,以后作为许家庄的官方号。
许莓的个人号也可以用起来,有时候可以跟官方号互动,个人号的收入完全归她自己。
另外公司再给她暂时开5000的工资,以后再调整。
许莓倒是不在意工资多少,村里一切刚起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暂时克服一下。
许莓的动作很快,一边申请蓝V认证,一边已经开始拍摄工作。
因为资料齐全,不到三天,蓝V就下来了。
可能这也是抖音里为数不多的村集体蓝V号了。
这几天,许关带着村民丈量、统计、处理田地。
许莓白天跟着拍,晚上就剪视频上传。
村民们很多都是会玩抖音的,关注、点赞都会。
有些老年人不识字的,以前没法评论,现在出了懒人评论功能。
按着评论按钮就可以发表情,大家的参与感就提了上来。
很快,许家庄抖音号已经有了好几百的粉丝,其中大部分都是本村的村民,还有很多人拉着亲戚朋友一块点了关注。
反正每天许莓只要发了新视频,一群人都是先双击点上小爱心,然后会打字的打字,不会打字的就发表情,总之评论区热热闹闹的。
还有不少人,甚至在评论区唠起了家常。
这种有着极高参与度的评论区,引起了大数据的关注,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推流。
不知不觉,粉丝量和自然流量也慢慢多了起来。
起先,很多人还以为是个普通的三农号,再一看,居然是蓝V,视频也很有趣,或者很原生态,慢慢的就被吸引了。
之前许家庄不富裕,农田里浇水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方法:垄沟。
并不是农村当下时兴的塑料水带。
在许家庄的田地里,两排农田之间有时候不是小路,也不是田埂,而是垄沟,大约四五十厘米宽,主要功能就是给田地浇水。
浇水的时候,从机井里抽出来的井水顺着地垄沟一路流过去,谁家要浇水,就在自己家的田埂上扒开一个口子,让垄沟里的水流进田里。
有人可能担心地垄沟里水会大量下渗,造成浪费,其实不用太担心。
地垄沟里面长满了一种野草,学名“马唐草”,俗称“抓地龙”,好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有一定的防水下渗作用,不会浪费很多水。
也不用担心它们长草籽,危害庄稼,家畜都喜欢吃这种草,大家隔几天就会割一茬喂牛羊,它们几乎没有长草籽的机会。
小时候,许关和很多孩子一样,喜欢追着垄沟里面的水头往前跑。
或者帮大人看着,哪里跑水了,就挖一把泥巴把跑水的地方堵上。
井水干净又清凉,大家都是直接趴在垄沟里喝,还喜欢赤着脚踩在水里面,冰冰凉凉,沁人心脾,大夏天的别提多舒服了。
但免不了家长一顿巴掌或训斥,井水那么凉,也不怕把身体激出毛病来。
这次修整田地,许关决定把这些传统的垄沟保留下来。
有更好的浇水方法,村里也不差钱,但没有必要。
垄沟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情怀,这么有趣的东西不应该消失在新一代孩子的记忆里。
许家庄这边每天都在热火朝天地劳动,西边芝麻村的村民看见了不免冷嘲热讽。
尤其是刚刚被大黄吓破胆的葛三妹等人,经过这些天的休养,似乎魂儿又回来了,就数这几个人说得最起劲。
许莓拎着新买的相机和支架来到田里拍摄素材的时候,这几个老婆子正在卖力吆喝。
这次她们学乖了,不敢说太多污言秽语,但话里话外没一句中听的,就是给人添堵——
“听说你们村长是大学生呢?还是名牌大学?那又怎么了,不会种地也是白搭,好些庄稼还活着呢,竟然全部铲掉,简直是造孽哟。”
“可不是嘛?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简直是败家子,丧良心。”
“根本就不会种地,瞎指挥!庄稼被大雨毁了一部分,只要补种萝卜白菜,冬天之前就能收了。现在全铲了重新种,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到时候有你们哭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