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被刘玉华一句话给噎住了。
“叁大爷?得了吧,他有儿有女的,总比秦淮茹要强吧?人家秦淮茹……”
“行了柱子,你是假装看不见吗?叁大爷家七口人,最小的阎解娣都十岁了,叁大爷的工资比秦姐也高不了多少,要说穷,那才是叁大爷家呢,你要真想帮衬穷人,就学林大哥和娄晓娥,你看人家连点剩菜都不要,全给叁大爷家了!”
傻柱被刘玉华说得皱起了眉头。
“唉……随便你吧,我这两天跟做梦似的,还没适应过来呢。”
刘玉华又说:“再说了,今天早上我去借东西,贾大妈连个盘子都不舍得借,我刚进门一天,好像也没招她惹她吧?”
“行了行了,别说了,我去轧钢厂加班,晚上不回来了!”
“随便你,明天跟我一起回娘家就行!”
傻柱走后,娄晓娥笑着问:“玉华,傻柱不回来你放心吗?”
刘玉华不屑地一笑,“怕啥呀,反正秦姐又不跟着去加班,昨晚他折腾得够呛,让他躲一晚也好,哈哈哈……”
“你的心可真大!”
…………
第二天一上班,李副厂长就把林祯叫进了办公室,商量扩大生产的事。
原本打算新建一座车间,专门用来生产太阳灶。
结果上级没有批准。
毕竟现在的工业重心还是放在重工业上。
太阳灶这种新型家用产品的研发并不在扶持范围内。
如果不是轧钢厂工程师提出的,这种产品根本不会在轧钢厂生产。
算是耽误了钢铁行业的生产。
最后是大领导极力推荐,上级才勉强同意轧钢厂进行试验性生产。
到时候再根据在社会上产生的实际影响,来决定是否正式大批量生产。
于是,李副厂长那股子想大力扩建厂房的劲儿,这回算是白费了,只得腾出一个小仓库来临时充当车间。
生产团队也被精简到了五十人以内。
同时,还定下了期限,必须在一个月内打造出首台样品。
否则,就得立即终止项目,重回重工业生产的轨道。
李副厂长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新项目,他可不愿轻易放手。
“小林,你得跟我说句实话,你觉得这东西将来有没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林祯点头,语气坚定:“不仅是全国,我坚信,全世界都会效仿。这东西只有制作成本,没有使用成本,只要有太阳就能运作,太阳能可比石油和煤炭丰富多了,几乎是用之不竭的。现在最大的难关就是能源转换技术,但我相信,未来各国都会大力发展太阳能领域的。”
林祯说起这话来,满是自信。
在穿越之前,他曾在网上读到过一篇小学课文,名叫《外婆家的新厨房》,讲的是八十年代在全国风靡一时的太阳灶。
只不过,由于当时的太阳灶体型笨重、转动不便、玻璃易碎难换等缺陷,很快就被淘汰了。
但太阳灶并未彻底消失,而是变得轻便易带。
即便后来液化石油气普及开来。
太阳灶依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走进了偏远边境或牧民家中。
如果林祯能在六十年代就解决八十年代太阳灶的那些问题,那在国内火到九十年代绝对没问题。
李副厂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自然认同林祯对太阳能的分析。
“我当然明白太阳能的价值,我真正担心的是能源转换问题。现在已经是深秋了,要是造出来的太阳灶连一壶水在一个小时内都烧不开,这个项目就得被叫停。到时候,我们不但白忙活,还可能被上级找去谈话。这个产品是你设计的,到时候我可没法替你担责,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林祯微微一笑,当然明白李副厂长的言下之意。
心想你这只老狐狸,真是个精明的小人。
不就是想等太阳灶高产推广后,自己捞功劳嘛。万一项目失败,就让我来背锅?
嘿嘿!
既然你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也不是那种甘愿当替罪羊的人。
“厂长,您放心,太阳灶能在您的领导下大放异彩当然最好。万一项目失败,那都是我自己胡思乱想的结果,只能怪您太信任我了!”
李副厂长的双眸霎时弯成了月牙状,嘿嘿轻笑道:“小林啊,你果然是个机灵鬼,我不会亏待你的。对于新车间的规划,你有什么高见吗?”
得到了林祯的允诺后,李副厂长立刻给出了甜头。
林祯自然不客气,诚恳地说:“如果太阳灶能够大放异彩,我提议让保卫科的陈科长来担任新车间的车间主任。”
李副厂长闻言,警觉地问道:“这是何意?”
保卫科的地位非同小可,李副厂长可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将陈科长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因此,当林祯一提让陈科长调任的事情,李副厂长心中便起了疑云。
林祯却显得毫不在意:“如果不成功就算了,但如果太阳灶成功了,您想想,到时候全国都要推广,会有多少供销社等着我们供货?总得有个我们自己人镇守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