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拉拢郑宏业后,陈默在国民党内部的关系网愈发庞大且复杂。随着他与众多高官的利益捆绑日益紧密,所接触到的情报也愈发机密和关键。然而,这种深入虎穴的潜伏行动,犹如在雷区中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引发致命的后果。
郑宏业加入后,为陈默带来了行政院内部关于资源分配和政策调整的一手消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陈默进一步优化他的“军需品倒卖生意”,更让他能够提前洞察国民党在战略部署上的一些动向。陈默深知,这些情报对于党组织而言,犹如黑暗中的明灯,能指引革命的方向。
与此同时,军统内部虽然在王局长的干预下,孙德胜对陈默的调查暂时搁置,但孙德胜并未放弃怀疑。他坚信陈默身上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转入更加隐秘的调查,试图从一些细微之处找到陈默通共的证据。孙德胜利用自己多年在军统积累的人脉和经验,秘密调查陈默过往的每一次任务、每一个接触过的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而在陈默这边,他感觉到孙德胜虽然表面上停止了对自己的公然调查,但背后似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为了应对这种潜在的威胁,陈默一方面继续维持着自己浪荡公子、唯利是图的伪装形象,频繁出入各种高档场所,与各界人士应酬,表现出对权力和财富的极度渴望;另一方面,他更加谨慎地处理与党组织的联系,确保每一次情报传递都万无一失。
陈默通过张婉茹与党组织沟通后,决定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关系,制造一些假情报,故意泄露给孙德胜,引导他的调查方向。他精心编造了一份看似机密的文件,内容是关于共产党在南方某地区的一个虚假军事行动,还安排了一些看似巧合的机会让孙德胜的眼线获取这份文件。
孙德胜得到这份文件后,如获至宝,立刻将精力投入到对这份情报的核实和追踪上。他认为这可能是揭开陈默秘密的关键线索,于是调派人手,对南方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情报收集和调查工作。这一行动不仅分散了孙德胜对陈默的直接监视,还成功误导了军统对共产党军事部署的判断。
然而,在陈默忙于应对孙德胜的同时,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悄然影响着他的处境。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和权力,明争暗斗从未停止。陈默拉拢的一些高官,来自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之间的矛盾逐渐在陈默的“生意”中体现出来。
有一次,陈默在与几位高官商讨扩大“军需品倒卖生意”规模时,其中两位来自不同派系的高官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一位是陈默之前拉拢的军需处副处长刘福,他所属的派系主张在倒卖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直接经济利益;另一位是宣传部副部长林宇轩,他所在的派系则希望通过这种“生意”提升自己在党内的政治影响力,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陈默深知,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意”,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关系网的破裂,进而危及自己的身份和潜伏任务。于是,他巧妙地扮演起和事佬的角色,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各位,我们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各自的利益最大化。我觉得可以这样,在保证经济收益的前提下,我们利用这次机会,通过宣传部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意’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我们在党内的形象。同时,军需处这边可以优化物资调配流程,提高效率,这样既能增加利润,又能减少风险。”陈默耐心地解释道。
经过一番劝说,双方终于暂时放下争执,接受了陈默的方案。但陈默明白,这种派系之间的矛盾只是被暂时压制,随时可能再次爆发。他必须在不同派系之间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确保自己的地位和计划不受影响。
在处理完内部矛盾后,陈默又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潜在的拉拢对象——国民党交通部的一位实权官员,李长庚。李长庚负责交通运输的调配工作,对于陈默的军需品倒卖生意来说,他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能拉拢李长庚,陈默不仅能在物资运输上更加顺畅,还能获取到关于国民党军事调动和物资运输路线的重要情报。
为了接近李长庚,陈默通过关系了解到他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名贵的古董字画。陈默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四处搜罗了一幅极为罕见的宋代字画,准备以此为契机,与李长庚建立联系。
陈默通过一位中间人,安排了与李长庚的会面。会面地点选在一个私人的古董鉴赏会上,这里汇聚了众多北平的古董收藏爱好者。陈默带着那幅宋代字画来到会场,故意引起李长庚的注意。
李长庚一看到那幅字画,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走到陈默身边,仔细端详着字画,眼中满是欣赏和渴望。
“陈先生,这幅字画可是稀世珍宝啊,不知您是从何处得来的?”李长庚忍不住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