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的过审,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毕竟以张潇辰现在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审核组不大可能主动刁难他。
更别提华影的“座山雕”,都亲临审核现场虎视眈眈。
而《让子弹飞》又是肉眼可见的,全方位的优秀。
在华国冲击全球第二大票仓的当口,卡一部注定名利双收的电影。
三爷怕不是要上演一出现实版的【告到中央】。
另一边,正在魔都拍摄《我不是药神》的张潇辰,在得知《让子弹飞》过审的消息,也立马安排起了电影的宣发工作。
《让子弹飞》最终定在了暑期档上映。
这个档期虽然比不过春节、国庆等等几个热门档期,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极高的票房。
但胜在可以细水长流。
整个暑期档近2个月,院线流量都会较平时有显着提升。
而由于提前锁定了密钥延期,《让子弹飞》又刚好能覆盖整个暑期档。
再加上《让子弹飞》的核心受众——大学生们正值假期,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咀嚼这部申遗电影。
一旦口碑彻底发酵开来,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哪怕拼着宣发周期较短的DEBUFF,张潇辰还是把这部电影安排在了即将到来的暑期档。
宣发方面,《让子弹飞》就显得朴实无华了。
毕竟这是一部需要亲眼去看,去思考,才能领会贯通的电影。
再多的宣发预告,也无法展现其魅力的万分之一。
所以张潇辰这次也没搞什么噱头,直接按照传统方式,围绕着演员阵容和主创团队进行宣发。
时至今日。
光张潇辰写的剧本,就足够吸引一大批观众、粉丝、电影爱好者走进电影院。
姜闻导演,本身也有他的一批固定受众。
毕竟风格鲜明,喜欢他的人,那是真喜欢。
主演葛尤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吧!
你可以喷他演的剧烂,但你否定不了他的演技,尤其是喜剧水平。
挂上喜剧的名头,再在主演列表里放上葛尤的名字。
这就是票房保障!
不过说起来,张潇辰着重安排营销的对象,其实是黄四郎的扮演者李雪建老师。
不是姜闻、葛尤不配重点营销,而是李雪建老师更有性价比。
前面俩货已经是电影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了,人家自成山头。
相对来说,李雪建老师反而不那么为大众所熟知。
毕竟一张白纸好作画嘛!
不就是营销老戏骨人设么?
对从后世过来的张潇辰来说,这也叫事?
就李老师这传奇人生。
随手写了几个后世经典文案和切入点,拿给星辰宣发组。
学去吧!一学一个不吱声!
……
另一边,《让子弹飞》定档暑期档的消息传出,也立马引发全网热议。
【张潇辰终于和其他名导开始合作了么?作为姜闻的粉丝,我可太期待他们的合作了!】
【葛尤粉丝+1】
【没有人提李雪建老师么?我爸听到这消息,都准备去电影院支持了!】
【这阵容!说句必看不为过吧?】
【张潇辰也太高产了吧?这是今年第三部由他编剧的电影,后面据说还有一部!】
【听说是因为广电搞了个票房冲击计划,张潇辰被抓壮丁了。】
【抓得好!快把他关小黑屋里,不写出《大圣归来》续集,不准出来的那种!】
【楼上的兄弟,《大圣归来》的续集其实是《哪吒》。】
【玛雅,今年全部的电影预算,都丢到张潇辰旗下的电影身上了,我最喜欢的好莱坞大片一部没看!】
要放从前,很难有一位创作者,能在一年之内,上线这么多由他创作的电影。
倒不是精力不允许,而是市场本身容不下这么多电影。
也就是现在,院线数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多少电影都能放得下了。
但张潇辰这么高产,还是让其他从业人员恨得牙痒痒。
实在是一路走来,张潇辰的战绩有点太恐怖了。
最近几部出品的电影,10亿+票房都成基操了,每次基本都是奔着打破票房记录去的。
内心泛酸都是次要的。
主要是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每回跟张潇辰撞上的电影,票房都远不及预期。
本就残酷的票房市场,今年更是成了地狱模式。
以前几年难得出一部的佳片,今年那是扎堆往外冒,还都是同一个人出品的。
业内一些敏锐人士,甚至能明显感觉观众的嘴巴都被养刁了。
似乎一夜之间,大制作,豪华阵容就不再是票房密码了。
就连以往屡试不爽的轻剧本,重特效的大片,也都大不及从前。
也不是观众不在乎阵容了。
而是大家突然开始变得更加关注主创团队了。
本来这也算好事。
资本大可造出几个所谓的名编、名导。
但现实却是,大众现在只认张潇辰一个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