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徐晃在王平苦苦劝谏之下,依旧“一意孤行”,坚持要效仿韩信“背水列阵”,亲率一支精锐骑兵,渡过汉水,在对岸扎下营寨,摆开了与蜀军决一死战的架势。王平无奈,只得统领步军,在汉水此岸扎营,以为接应,但心中对徐晃的“轻敌冒进之举”,已是“忧心忡忡,大为不满”。
蜀军大营之中,老将黄忠与赵云早已探知曹军动向。二人一同来到中军帐,向刘备禀告道:“启禀主公,那曹将徐晃,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效仿古人,引兵渡过汉水,背水列阵,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也!末将等愿各引本部兵马,前去迎战,定要将他杀个片甲不留,大振我军‘军威之气’!”
刘备听闻徐晃竟敢如此“托大”,亦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点头应允道:“好!既然曹军主动送上门来,我等岂有不取之理!便请二位将军相机行事,务必一战功成!”
黄忠、赵云二人领命,各自点起本部兵马,浩浩荡荡地杀奔汉水岸边。黄忠对赵云说道:“子龙将军,我看那徐晃虽然勇猛,但其人‘有勇少谋,性情急躁’。如今他又背水列阵,军心必然不稳。我等且不必急于与之交战,可先令军士坚守营寨,任其挑战,概不应战。待到日暮黄昏,曹军将士因连日挑战而‘人困马乏,锐气已挫’之际,你我二人,再各自分兵,从左右两翼,同时杀出,以‘逸待劳,前后夹击’,则徐晃可一战而擒也!”
赵云点头称善,道:“老将军此计大妙!便依老将军之言行事。”于是,二人便各自带领一支军马,在汉水南岸,据住有利地形,深沟高垒,安营扎寨,摆出了一副“严阵以待,坚守不出”的架势。
曹将徐晃引兵渡过汉水之后,便立刻在岸边列开阵势,从辰时开始,便在蜀军营前,擂鼓呐喊,点名挑战。然而,任凭他如何叫骂,蜀军营中,却始终是“偃旗息鼓,毫无动静”,连一支冷箭也未曾放出,仿佛一座空营一般。如此一直折腾到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蜀军依旧是不理不睬。徐晃手下的曹军将士,早已是口干舌燥,骂得没了力气,其“挑战之锐气”也渐渐消磨殆尽。
徐晃见蜀军始终不敢出战,心中愈发“骄横轻敌”,便下令军中弓弩手,一齐上前,对着蜀军的营寨,胡乱射箭,试图以此激怒蜀军,逼其出战。
黄忠在营中,远远望见曹军弓弩手纷纷上前放箭,抚须笑道:“子龙将军请看!那徐晃令弓弩手上前射箭,此乃是其军即将退兵的征兆也!弓弩手乃是步战之兵,其射程有限,若非是主力将退,何必让他们上前徒耗箭矢?此刻正是曹军‘军心懈怠,将有退意’之时,我军可乘此良机,立刻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黄忠话音未落,忽有探马飞报入营:“启禀二位将军!对岸曹军的后队兵马,果然已开始缓缓后退,似有撤兵回营之意!”
黄忠、赵云二人听了,相视一笑,知道战机已到!当即下令,蜀军大营之中,鼓声大震,号角齐鸣!老将黄忠一马当先,率领本部兵马,如猛虎下山一般,从左翼杀出!常山赵子龙亦是挺枪跃马,带领“白马义从”,如蛟龙出海一般,从右翼杀出!两路蜀军精锐,皆是“士气如虹,锐不可当”,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那“阵脚松动,准备后撤”的曹军,发动了猛烈的钳形攻击!
徐晃做梦也没有想到,先前还“龟缩不出”的蜀军,此刻竟会突然如天神下凡一般,从两翼同时杀来!他仓促之间,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曹军将士,本就因连日挑战而疲惫不堪,又兼背水列阵,无路可退,此刻更是“军心大乱,一触即溃”,被如狼似虎的蜀军一阵冲杀,顿时死伤枕籍,血流成河!无数的曹兵,在慌乱之中,被逼入冰冷刺骨的汉水之中,溺水而死者,更是不计其数!其“惨烈之状”,堪比当年赤壁之败!
徐晃虽然也拼死力战,左冲右突,试图稳住阵脚,但在蜀军的“前后夹击”与“如潮攻势”之下,亦是独木难支。他好不容易才从乱军之中,杀开一条血路,带领少数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汉水北岸的大营,其“盔歪甲斜,浑身浴血”之状,与先前“渡河挑战之嚣张”判若两人!
他一回到营中,便怒气冲冲地找到副将王平,厉声斥责道:“王平!你见我大军在南岸,势将危殆,为何不出兵救援,坐视我军惨败?莫非你有‘通敌之心’不成?”
王平却是面不改色,从容不迫地答道:“徐将军息怒!我军主力皆已渡河,北岸营寨空虚,兵力单薄。倘若我也率兵渡河救援,则此北岸大营,亦将不保,我等岂非要落得个‘全军覆没,无处容身’的下场?况且,末将先前早已苦苦劝谏将军,休要背水列阵,以身犯险,是将军一意孤行,不肯听从忠言,方才有此大败。如今反倒来责怪末将,岂非是本末倒置,强词夺理?”其言语之中,充满了“据理力争之硬气”与对徐晃“指挥失误之不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