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寒夜祁山议军机
祁山堡的冬夜,寒风像冰刀般割着城垛。城楼上的火把在风中晃,光晕映着士兵冻红的脸。姜维披着件旧披风,正和霍弋、马邈在营房里议事,桌上摊着祁山周边的地形图,图角被烛火烤得微微泛黄。
“入冬后,魏军虽没动静,但邓艾不会闲着。”姜维用手指点着陈仓方向,“上次粮队遇袭,王沉背后肯定有魏国的内应。我们得防着他们趁雪天偷袭,或者断咱们的水源。”
霍弋皱眉道:“将军,咱们的存粮虽够过冬,可柴火撑不了太久。前几日去后山伐木,发现不少树木被人提前砍断了,切口很新,像是魏军的细作干的。”
马邈也接口:“还有兵器,西羌新造的连弩虽能凑合用,但箭矢损耗太快。我试着用西羌的铁矿炼新箭,可火候总不对,射出去不是太脆就是太软。”
姜维沉思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积雪。“柴火的事,让百姓们把旧房屋的木板拆了用,再去山谷里找找有没有干芦苇,能当柴烧。”他转身对霍弋说,“兵器这边,我让拓跋烈再去西羌部落问问,有没有更懂冶炼的工匠。马邈,你把连弩的改良图纸再画几份,让西羌的铁匠照着试试,哪怕射程短些,只要结实就行。”
正说着,阿莱娜抱着承嗣进来,小家伙裹在厚厚的襁褓里,只露出张红扑扑的脸。“外面冷,你们议事也不生个火。”阿莱娜把承嗣放在竹椅上,又往炭盆里添了几块木炭,“我刚去厨房,听伙夫说,存的盐巴只剩半袋了,若是魏军围城,怕是撑不了多久。”
姜维心里一紧。盐巴虽小,却是军中不可或缺的物资,没了盐,士兵们没力气打仗,百姓们也没法腌菜过冬。“霍弋,明天你带几个亲兵,去周边的村子问问,看能不能收些盐巴。用粮食换也行,只要能换到,多给些也无妨。”
霍弋领命而去。马邈还在对着图纸发愁,连弩的改良遇到了瓶颈,新造的弩臂总是容易断裂。姜维走过去,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忽然道:“能不能试试在弩臂里加根竹条?竹子有韧性,或许能加固弩臂,还能减轻重量。”
马邈眼睛一亮:“将军好主意!我这就去试试。”说完,抱着图纸匆匆跑了。
营房里安静下来,只有承嗣在竹椅上咿咿呀呀的声音。阿莱娜走到姜维身边,轻轻靠在他肩上:“伯约,你也别太累了。这仗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你得保重自己。”
姜维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几分寒意。“我没事。只要祁山堡还在,只要百姓们平安,这仗就值得打。”他看着承嗣,小家伙正对着炭盆里的火苗笑,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等打完这仗,我就带你和承嗣回天水,找个安静的村子,种种地,养养花,过太平日子。”
阿莱娜笑了:“好,我等着那一天。不过眼下,咱们还得守好祁山堡。我听说西羌的老人们会用草药熬制冻疮膏,我明天去问问,让他们多熬些,给士兵们送去,这大冷天的,手脚生冻疮可难受了。”
姜维点头:“辛苦你了。对了,你让西羌的妇女们再做些棉手套,士兵们守城,手冻僵了可拿不稳兵器。”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霍弋推门进来,脸色有些凝重:“将军,刚收到消息,魏军在陈仓集结了三千骑兵,像是有行动。”
姜维立刻走到地图前,手指在陈仓和祁山之间来回比划。“三千骑兵,若是突袭,两天就能到祁山堡。传令下去,让士兵们今夜别睡太死,城头多添岗哨,一旦发现魏军,立刻放烽火。”
霍弋领命而去。姜维望着地图,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个冬天,祁山堡怕是难有安宁了。
第二折 陈仓魏营暗流涌
陈仓城里,邓艾正坐在营帐中擦拭着他的佩剑。剑身寒光闪烁,映着他冷峻的脸。帐外寒风呼啸,吹得军旗猎猎作响,几名亲兵在营帐外站岗,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冷空气中。
“将军,斥候来报,祁山堡的蜀军这几日在四处找柴火,看样子存柴不多了。”副将田续走进营帐,拱手说道。
邓艾停下手中动作,目光落在剑鞘上的铜饰上,沉思片刻道:“姜维是个谨慎的人,柴火短缺,他定会想办法解决。我们不能让他安稳过冬。你去安排,派几队轻骑,趁夜去祁山堡周边骚扰,烧了他们找到的柴火堆,能抢多少粮食就抢多少。”
田续领命后刚要离开,邓艾又叫住他:“还有,上次派去破坏水渠的细作被抓了,这次行动务必小心,别再被蜀军抓住把柄。若是遇到西羌的骑兵,能避则避,西羌人骑射厉害,我们犯不着硬碰硬。”
田续应下后走出营帐。邓艾站起身,走到营帐角落的沙盘前,沙盘中祁山堡的地形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周围的山川、河流、道路一目了然。他拿起一根小木棍,在沙盘上比划着,模拟着魏军进攻和蜀军防守的态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