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路狂飙,直至夜深,人困马乏,精疲力竭,才终于停了下来。
也不知道眼前是什么地方,恰好不远处有一处农户,便准备前去借宿。
刚到院门前,便见一牧童骑牛从山上下来,远远地便对着刘备喊道。
“来人可是刘皇叔?”
刘备猛地一惊,疑惑的望向童子。
“汝如何识得吾?”
“这有何难?前日家师卜算一卦,近日必有贵客临门,吾观将军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如此模样,想必是也!”
刘备一听,心中不禁好奇。
“汝师又是何人?”
“吾师颍川司马徽,道号水镜先生!将军可曾听过?”
刘备低头沉思片刻,暗自摇了摇头。
“童子恕罪,在下实在孤陋寡闻。”
“无妨,将军可曾听过庞德公和于吉,此二人皆是家师挚友。”
刘备尴尬的摇了摇头,也不答话。
“那你可曾听说过卧龙凤雏?此二人亦是家师弟子!”
刘备又摇了摇头,依旧满脸茫然。
那童子挠了挠头,想了好一会。
“那你总听说过南华老仙了吧?家师也曾在老仙膝下聆听教诲。”
这一次刘备总算没有摇头,反而头点的跟拨浪鼓一样。
“原来是仙人门下,在下这厢有礼了。”
南华老仙,恐怕普天之下无人不知,对于刘备而言,尤其记忆深刻,在徐州时,他便接连受挫,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刘昊,那个南华老仙的关门弟子。
“若是能请得水镜先生出山,同为仙人弟子,我又何惧那刘昊。”
想着,刘备便翻身下马,急忙迎了上去。
“敢为仙童,水镜先生现在何处?可否为我引荐一番?”
于是在牧童的带领下,二人来到山脚处的一处山庄。
还未下马,便听见悠扬的琴声传来,刘备驻足聆听,渐渐如痴如醉。
突然!
琴声于激昂处戛然而止。
刘备正觉得奇怪,只见一位鹤发老人从庄中走了出来。
“此曲清幽淡然,却突起高亢之调,想来必有英雄窃听。”
牧童见到来人急忙作揖行礼,还不忘对身旁的刘备提醒了一句。
“这便是家师水镜先生!”
刘备激动不已,急忙上前行礼,眸光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老人。
仙风道骨,松体鹤形,器宇不凡,超然物外。
“高人!绝对是高人!”
刘备惊喜不已,恭敬行了一礼,刚要说话,却见水镜笑着拱了拱手。
“想必这位便是刘皇叔了吧,看你如此狼狈,想来定然是遭逢大难,不过将军满脸英雄气,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先生所言极是,在下逃难至此,幸得小童指点,得见先生尊颜,实乃万幸,刘备见过先生!”
说话间刘备便又行了一礼,水镜见状也急忙将他迎入庄内,又命家仆摆下酒宴,准备款待刘备。
席间,水镜笑着问道。
“久闻将军大名,不知今日何故落魄至此?”
刘备无奈的叹了口气。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颠沛流离,寄人篱下,所以至此。”
此刻刘备也是满心伤感,自桃园结义以来,兄弟三人一路征战,立志创就一番大业。
然而!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兄弟三人屡战屡败,接连受挫,到如今依旧仓惶无立足之地。
可悲,可叹!
看着刘备满面愁容,水镜不禁摇了摇头。
“不然!将军至于今日,皆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
刘备微怔,急忙解释道。
“先生不知,吾虽不才,文有孙乾、简雍之辈,武有关、张之流,恪尽职守,忠心辅助,必能助我成就大业。”
听他这么一说,水镜不禁又摇了摇头。
“将军误会了,所谓一帅无能,累死三军,岂不闻秦皇有李斯,高祖有张良。
想要一飞冲天,便需要文武双翼,将军武强文弱,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可孙乾、简雍等辈却非经国济世之才。眼下将军还缺一位大才辅助,方能成就功业。”
刘备恍然,水镜先生一席话直接戳到了他的痛处。
“先生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吾又何尝不想求得贤才辅助,只是无缘得见,徒叹奈何。”
刘备满脸惆怅,无奈叹息。
水镜见状,又笑着劝慰道。
“将军莫急,自建安初年,荆襄诸郡便有童谣传唱,最后两句便是‘最终天命有所归,溪中蟠龙向天飞。’
将军难道不觉得今日跃马檀溪正是印证了这首童谣嘛?”
“最终天命有所归,溪中蟠龙向天飞!”
……
刘备足足默念了三遍,不觉满心惊骇。
“先生,难道我真是天命所归?我应该怎么做,还请先生教我!”
说罢,刘备瞬间伏跪在地,任凭水镜如何劝说,他却始终不肯起来。
无奈间,水镜只好直言。
“将军可曾听过,世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得天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