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秦逸飞拿过他那个黄绿色的军用书包,从里面拿出一个牛皮纸糊的档案袋。
打开档案袋,里面竟是一沓贴着照片的失学儿童档案。
李静涵翻阅着手里这几十张失学儿童档案,心里有点儿感动。
档案上详细地记载了失学儿童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是否入过学,读了多长时间,辍学时间,辍学或者没有入学的原因。
在家庭成员一栏里,详细记载了失学儿童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主要经济来源,年总收入等等。
档案上的照片是二寸彩色照片,除去失学儿童半身照之外,还能看到他们破破烂烂的房屋背景。
可以看得出来,照片都是近期拍摄的。胶卷是国产乐凯的,相机是不能人工调焦的傻瓜机。摄影师是业余的,照片质量只能算得上一般般。
最令李静涵惊讶的是,档案最后一栏,竟然是救助措施和解决办法。而且有几个档案已经填写了不少文字。
她发现最后三张表格,在最后一格备注栏里两个写着“1993年12月6日复学”,一个写着“1993年12月20日复学”。
正是秦逸飞刚刚说的张舒心、赵传艺和孟繁贵。
李静涵把秦逸飞自己创造发明的档案分别交给刘曦尧、曹维光、胡克华、李颂贤和王燕萍传阅。
“小秦,这些档案都是你制作的?照片也是你拍摄的?”
“是的。”
“对张舒心、赵传艺,还有孟繁贵三个失学儿童家庭的帮扶措施,也是你想的办法?”
“是的。”
“我看到在帮扶措施一栏里,张舒心写的是‘服装加工’、赵传艺写的是‘工艺品发放’、孟繁贵写的是“豆腐作坊”,你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李静涵发觉秦逸飞这个小伙子的表现,出人意料地好。
不像有些年轻人,领导表扬两句,骨头就轻了二两,一阵风就能把他吹上天。
这个小伙子很沉稳,很大气。回答问题就是简单的两个字,一点儿也不浮夸,更没有半点儿借机炫耀的意思。
看他那沉稳劲儿,还真不像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
“这三家都是女单亲家庭。
他们的男人,有的是因为醉酒驾车,不仅撞死了行人,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有的是患了肝癌、肺癌,辗转几个大医院花光了家底儿,最后还是没有挽留住生命。
这三家无一不是男人没了,顶梁柱折了,还都屙下一屁股外债!她们实在没有能力再供孩子读书。”
“张舒心的妈妈,属于心灵手巧的人。
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出自她手,有些衣服样式市场上还没有卖的,她仅仅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就能模仿个八九不离十。
四邻八舍的人都让她帮着裁剪衣裤。
经她裁剪的衣服,不仅合身合体,还样式新颖。
我就给她在莆贤一个裁缝铺找了一个学徒工的活儿,管吃管住还给生活费。
仅仅学了两个月,她就能独立支摊营业了。
当然,3000块钱的启动资金,是我帮她从银行贷的款。”
“哦,现在张舒心妈妈收入怎么样?”
“现在,张舒心妈妈五天赶两个集市收活儿,大约要裁剪缝制近百件服装。
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又雇用了一个年轻女孩子帮忙。
前些日子张舒心复学,我曾经见过她。
她说她每月收入都有三千来块钱,足够她一家五口开支了。”
“赵传艺妈妈的‘工艺品发放’是怎么回事?”
“赵传艺的妈妈年轻时,曾经在县工艺品厂干过临时工。绢花、珠花、草编她都能干。
只是她嫁人生子之后,才把那手艺活儿撂下。
我找人作保,使赵传艺妈妈成为赛格尔工艺品公司的一个发活点。
除去赵传艺妈妈自己直接为赛格尔加工绢花、珠花之外,她还负责附近村民的培训、活儿发放、成品回收验收等工作。
随着发活点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她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最近两个月正是农闲季节,来她发活点领活儿的人多,赵传艺妈妈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听说这两个月的收入都在四五千块钱左右。”
“呵呵,我看这不仅仅是脱贫,而是实打实地致富了。”
李静涵又恢复了春风拂面。
“我看到孟繁贵家写的是‘豆腐作坊’,是不是你帮他家开了一家豆腐作坊?”
“说不上我帮人家开豆腐作坊。
人家孟繁贵妈妈不仅有做豆腐的技术,还有做豆腐的工具。
我只是借给她1000块钱启动资金罢了。如果我不借给人家,人家也有其他办法弄到一千块钱。
我不过给人家帮了一个小忙而已。”
“她借你的钱,归还你了吗?”
“还了。在孟繁贵复学时,她就把我借她的钱归还我了。”
“这些都是档案资料,你怎么能随身携带?”曹维光晃了晃手里的“失学儿童档案”,突然插话,“是不是为了参加今天会议,特意带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