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那八千人怎么安置?

作品:秦逸飞官场之路|作者:林枫染|分类:都市|更新:2025-05-26 20:14:14|字数:4884字

“我能做到!”

秦逸飞回答得很干脆,声音也很洪亮。他双脚并拢,本来就挺得笔直的腰身,不自觉地又挺了一挺。

钟延睦却不急于出题,而是继续做着出题之前的铺垫。

“好,我相信你。

你在基层时,工作很扎实,成绩也很突出。我和怀远书记都很欣赏你。

尤其是你在担任乡镇企业局副局长时,引进的‘双头鹰’和‘碳纤维生产工厂’,一个是‘世界500强’,一个是‘国内技术领先’,在边东省引起不小的震动。

省委书记林正义同志本来要参加那两个厂子的动工奠基仪式,因为要去京城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才因故没有成行。”

钟延睦思维很活跃,话题也很广泛。他从项文林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下子就转到了秦店子乡工业园。

不过,秦逸飞听了钟书记的话,却从中至少获知了两点信息。

一,钟书记说他引进的这两家企业“在边东省引起不小的震动”。

秦逸飞注意到,钟书记在这里用的是“边东省”,而不是信陵县也不是莆贤市。说明自己引进这两家企业,还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二,省委书记林正义要参加一个乡工业园的动工奠基仪式,非常罕见。

这说明省委书记对这两个项目不是一般地重视。

同时,钟书记这句话还向自己透露了另一层意思。至少省委书记林正义已经知道了自己这个小人物,甚至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这个小人物了。

想到这里,秦逸飞的脑子又开了小差,他想起了林雪。

如果不是林雪在背后帮助自己,自己能否见到双头鹰集团董事长简方就是一个疑问,更别说让双头鹰集团在信陵建厂了……

没有想到,钟延睦说到这里,他突然话锋一转:

“虽然你们创办‘工业园’的时候,文林市长还没有提出‘三足鼎立’的兴市政策,但是你们有不少做法却是契合了文林市长的‘三足鼎立’精神。

我想听听你对‘三足鼎立’的真实看法。咱们这是私下谈话,你就像创办工业园时候一样,别弄那些冠冕堂皇虚头巴脑的空话套话,给我来点实实在在的干货实货就行!”

秦逸飞心里又是不由得一动,看来钟书记在“三足鼎立”上和项文林市长看法不尽一致。

其实,秦逸飞在“三足鼎立”上和项文林市长看法也不一致。

“项市长提出‘三足鼎立’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照搬照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验,没有考虑到‘因地制宜’,没有想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钟延睦听了秦逸飞的话,不由得“嘶”的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年轻人,不仅眼光独到,而且说话锋芒毕露,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项市长提出来的高科技和新能源都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行业。

美国辉瑞公司出品的一粒小小蓝色药片就要卖一百多块人民币。

美国美敦力生产的一个几厘米长短的心血管支架,成本不过十几二十几块钱,卖给患者却动辄就上万。

德国西门子生产的核磁共振,他们卖给我们的价格是3000万元/台。在我国核磁共振量产之后,他们立即降到了290万元/台。

还有日本东丽卖给我们的碳纤维T800比黄金价格还高。

这些产品的毛利率都达到了900%以上。

这样的企业哪里都愿意要,问题是人家愿意不愿意来。

这样的企业长三角、珠三角都不容易争取,何况我们这样贫穷、落后的内陆地区?

目标远大、前途光明,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在抬头看到远处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脚下的道路。否则,好高骛远,没有学会走路就学跑步,是很容易跌跟头的。”

“可是,你们秦店子乡工业园,既上马了太阳能热水器厂这样的‘新能源’,又引进了碳纤维生产工厂这样的‘高科技’。你秦逸飞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只许百姓点灯不许州官放火吧?”

为了缓解气氛,钟延睦还小小地幽默了一把。

“太阳能热水器厂虽然是‘新能源’,但是绝对算不上‘高科技’。

远征只不过比别人早行动了半步,抢先登陆热水器市场,又依靠独特的营销模式巩固扩大了战果而已。

至于碳纤维生产工厂,只是一个特例。

于登诚怀抱着碳纤维生产技术成果,游说了几十家企业。就像古代卞和抱着和氏璧多次求见楚王,不仅没人识货,还弄得自己伤痕累累。

于登诚和卞和一样,都是性情中人。他感念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白总出资,也因为我垫资200万为他的技术通过了专家论证,他才把碳纤维生产工厂建在秦店子工业园。

像这样特殊个例,很难复制,不具备代表性。”

既然要做秘书,就得对领导赤胆忠心。

那个领导也不想找一个三心二意、首鼠两端的秘书。

就像钟延睦所说,心里不能有解不开的疙瘩,更不能心存芥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逸飞官场之路》,方便以后阅读秦逸飞官场之路第212章 那八千人怎么安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逸飞官场之路第212章 那八千人怎么安置?并对秦逸飞官场之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