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辰的预警监测圈也顺利搭建完成——108个监测节点如“星星般”分布在绿芒星域周围,节点释放的“探测光束”形成“一张无形的监测网”。“目前星域周围的空间稳定性为‘98%’,侵蚀因子浓度为‘0’,未发现异常威胁。”夜辰通过星链向叶宵汇报,“但探测到‘距离星域5000个维度单位的区域’,有‘一道缓慢移动的空间乱流带’,预计‘100个宇宙小时后’将抵达绿芒星域边缘,乱流强度为‘中等’,在护罩的防御范围内,无需额外增援。”
叶宵站在运输舰的指挥舱中,通过共生符文感知着萌芽维度的状态——符文传递出“微弱但稳定的生命能量波动”,这是萌芽维度在“健康成长”的信号。他的目光突然被“星链的另一组探测数据”吸引:数据显示,在绿芒星域的“反方向2000个维度单位处”,有“一道淡蓝色的能量信号”,信号带着“熟悉的共生波动”,但又“夹杂着微弱的不稳定因子”。
“夜辰,重点探测那道淡蓝色能量信号!”叶宵的声音带着疑惑,“这信号的波动模式与‘成熟维度的共生信号’相似,但不稳定因子的存在,说明它可能是一个‘特殊的新生维度’——或许是‘首个自主觉醒共生意识的萌芽维度’。”
星链的探测光束立即转向淡蓝色信号的源头——那里是一片“星云密度较低的区域”,信号源自“一颗直径50个维度单位的淡蓝色球体”,球体表面没有“能量薄膜”,而是直接“释放着共生能量”,能量中的确“夹杂着不稳定的空间因子”。“这是一个‘空间系萌芽维度’!”夜辰的能量波动带着惊讶,“它没有形成‘常规的能量薄膜’,而是通过‘自主释放共生能量’来‘抵御混沌空间的影响’——这种自主觉醒共生意识的情况,在联盟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它的成长潜力‘可能远超普通萌芽维度’。”
但自主觉醒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空间系萌芽维度释放的共生能量“不稳定”,导致其周围的“空间结构异常脆弱”,随时可能“发生空间坍塌”;同时,没有能量薄膜的保护,维度核心“直接暴露在混沌空间中”,极易受到“外部能量的干扰”。“我们必须‘调整守护方案’,同时守护这两个萌芽维度!”叶宵立即做出决定,“洛璃,从内层守护圈抽调20名能量操控者,前往空间系萌芽维度,为它构建‘一层特殊的弹性能量膜’——这层膜不需要‘完全隔绝外部空间’,而是要‘引导维度的共生能量稳定释放’,同时‘保护核心不被外部干扰’;苏明,抽调5个巡逻分队,负责空间系萌芽维度所在区域的‘巡逻与清障’;夜辰,在该区域增设‘54个监测节点’,重点监测‘空间结构稳定性’与‘能量释放规律’。”
洛璃立即带着20名能量操控者前往空间系萌芽维度——她的金色韧丝小心翼翼地靠近淡蓝色球体,韧丝释放的能量“不直接包裹球体”,而是在球体周围“编织成一张弹性能量网”。“这张能量网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束缚’。”洛璃向操控者解释,“我们要根据维度自身的能量释放节奏,‘微调能量网的弹性’,帮助它‘稳定能量输出’,同时‘过滤掉外部的混沌能量干扰’。”随着能量网的逐渐成型,空间系萌芽维度的共生能量释放“逐渐稳定”,周围的空间结构“也趋于平稳”,不稳定因子的浓度“下降了60%”。
苏明的巡逻分队则在空间系萌芽维度周围展开巡逻——他们发现,该区域的“空间碎片数量比绿芒星域多‘3倍’”,且“碎片的移动速度更快”。“所有人提高警惕,优先清除‘向维度靠近的碎片’!”苏明下令,巡逻艇的净化炮与破碎机“全力运转”,在10个宇宙小时内,共清除“120块空间碎片”,确保了维度周围的“空间安全”。
夜辰的新增监测节点也发挥了作用——节点捕捉到“空间系萌芽维度的能量释放周期”:每12个宇宙小时,维度会“出现一次能量释放高峰”,高峰期间,周围的空间结构“会出现短暂的不稳定”。“我们已将能量释放周期‘同步到守护小队’,在高峰到来前‘提前加固能量网’,并‘增加巡逻力度’,避免意外发生。”夜辰向叶宵汇报,“目前两个萌芽维度的状态‘均稳定’,空间系维度的共生意识‘仍在自主强化’,未来可能会‘主动与联盟建立能量连接’。”
就在守护工作有序推进时,联盟的防御指挥中心突然传来“紧急信号”——混沌空间的“废弃维度区域”出现“异常侵蚀能量反应”,反应强度虽“仅为黑渊核心的1%”,但能量波动模式“与侵蚀维度的本源能量高度相似”,且正以“每宇宙分钟20个维度单位”的速度向“空间系萌芽维度”靠近。
“是‘残留的侵蚀能量聚合体’!”叶宵通过共生符文感知到能量的本质,“第一次多维度战争后,部分侵蚀能量没有被彻底净化,在废弃维度区域‘聚合形成了能量体’,它们虽‘没有自主意识’,但‘仍保留着侵蚀特性’,会‘主动寻找能量源进行吞噬’——空间系萌芽维度的共生能量,对它们来说是‘绝佳的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