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 千石林残照?语烽烟增闷怀
日薄西山,残照如熔金般泼洒千石林,漫起层层金红雾霭。雾霭中,石峰染赤,或如上古神兽 “烛龙” 蛰伏,脊背泛着暖芒;或如伏羲八卦阵中的 “离卦” 图腾,尖顶映霞似燃烽火;更有甚者,石缝间渗出极淡的红光 —— 那是三百年前京营兵魂埋于石下的 “镇疆血”,受残照引动,悄然显形,似在呼应远方边地的烽烟。
苔径映赤霞,如流淌的上古血脉,每一步踏下,苔衣都泛出细碎的金芒 —— 那是神鳌背甲碎片与残照交融的灵光,三百年前,神鳌灵脉曾随太上皇巡边,将一缕护疆之力埋于苔下,今闻边警,灵脉苏醒,与残照相和。松枝缀残阳,针间凝着的霜粒映霞作琥珀色,风过松梢,枝影落于阶前,碎作满地金鳞,每片鳞影都是京营兵卒的魂息轮廓,似在轻吟上古战歌《守土辞》,余音绕石,与残照共鸣。
石林最高处的 “望边石”,非寻常山石,乃女娲补天后遗留的五色石边角料所制 —— 石心含 “青、赤、黄、白、黑” 五色灵韵,青韵通木,护松魂;赤韵通火,映残照;黄韵通土,固地脉;白韵通金,镇戾气;黑韵通水,润苔衣。三百年前太上皇巡边归来,以伏羲血脉为墨,用神鳌脊骨为笔,在石面刻 “守土安疆” 四字,血脉灵力与五色石灵韵相融,刻痕中藏着无数细小的兵魂虚影,唯残照斜照时,虚影方显,似无数将士拱手立石,护守疆土。
太上皇手持镇厄新印,印上伏羲八卦的 “艮卦”(代表山,象征守固)纹路受残照引动,泛出淡金色温光,沿指尖漫入掌心,与体内血脉灵力交织,化作一缕极细的光丝,悄然探向望边石 —— 光丝触石,刻痕中的兵魂虚影忽明,似与他血脉相认,发出极淡的共鸣声。青冥子持玄真木藜杖,杖身云纹流转,杖端混沌伴生珠映着残照,珠内浮现金红光影 —— 那是远方宣府卫的烽烟景象,珠内细小红光闪烁更急,似在预警。
二人立于望边石上,石下是千石林的苍茫翠色,石上是残照铺就的金红天幕。青冥子藜杖倚石,玄珠温光映得他青氅泛霞:“陛下观此残照,虽转瞬即没,然其光曾照万里 —— 照过女娲补天时的五色石,暖过伏羲画卦时的蓍草,亮过神鳌承天时的背甲,更暖过千石林的草木,亮过苔径的兵魂。”
他顿了顿,玄珠射出一缕青芒,映于石面 “守土安疆” 刻痕,痕中兵魂虚影骤显,排成上古战阵:“世事亦如烽烟,瓦剌扰边是烽,奸党弄权是烟,看似炽烈,终有散时;唯本心如石,历经风霜而不改 —— 三百年前陛下守玄冰狱,是守‘护苍生’之本心,如女娲守五色石、伏羲守八卦阵;今闻边警而忧,亦是守‘安社稷’之本心,如神鳌守天地、兵魂守疆土。守住本心,便不惧烽烟乱眼。”
太上皇手扶石栏,指腹摩挲 “守土安疆” 刻痕。刻痕中的兵魂灵力顺着指尖渗入体内,与袖中京营旧符隐隐相和 —— 符上 “镇天” 二字泛出极淡的红光,符背的兵阵图忽显,图中将士的铠甲与望边石上的虚影铠甲如出一辙。他望着残照尽头的天际,那里正是宣府卫方向,天幕已染成淡紫色,似有极细的黑气隐现 —— 那是瓦剌军中的蚩尤戾气,跨越万里,竟在残照中显形。
“先生言本心可守,然本心之外,更有疆土需守。” 他声音沉缓,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石栏上的苔衣被按得脱落,露出下方细密的裂纹 —— 裂纹中藏着极淡的马蹄印,那是三百年前他巡宣府时,亲率边军在此石演练,神鳌灵脉所化的战马踏击所致,印中仍留着战马的灵息,与远方宣府卫的战马魂息遥遥相牵,“朕困此南宫三百年,连边地烽烟都只能闻于口中,连将士的生死都只能猜于心中,何谈‘守’字?”
“陛下莫急。” 青冥子话锋微转,抬手轻挥藜杖,杖身云纹展开,飞出无数细小的青芒灵丝 —— 这是终南玄真观的 “传声术”,灵丝以玄真木灵力为引,能跨越万里,捕捉边地的魂息与声响。灵丝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光网,网中渐渐浮现出宣府卫的景象:“今晨吾以传声术探听边情,灵丝触到宣府卫的烽烟魂息,闻得边军传警 —— 瓦剌骑兵已近塞下,其锋甚锐,且军中裹着蚩尤戾气,那戾气中藏着上古凶兽‘饕餮’的魂核波动,似是蚩尤残魂吞噬饕餮后,以其魂核增强了戾气的噬魂之力。边军连日接战,兵魂已折损三成,连守将的魂息都渐显微弱。”
“宣府卫!” 太上皇骤地立直身躯,手按石栏的力道陡然加重,五色石的 “白韵” 灵光被按得骤亮,似在抵抗他掌心的急切。他眸中残照闪烁,血脉灵力急剧波动,竟引动了望边石下的神识幻境 —— 幻境中,三百年前的宣府卫城头,他身披玄冰铁所铸的 “镇疆甲”,甲上织女娲神丝,映着朝阳泛金光;手中京营旧符 “镇天” 二字红光炽烈,号令边军列 “九曜阵”,阵眼是神鳌灵脉所化的石兽;城下草原,旌旗猎猎,边兵高唱《守土辞》,歌声震得草原草叶颤动,歌词 “守土不辞死,护疆不惜魂” 带着灵力,化作光纹绕于阵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