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惩罚土豪
1934年9月10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关于保卫黔东苏区争取击破王家烈的进攻的紧急任务》第二条指出:“这一战争,更因为秋收而紧迫。地主豪绅无论如何是不愿土地归农民,秋收归农民的。反革命军队更要掠夺秋收,解决他们的粮食。因此地主豪绅勾结反革命军队进到苏区,来夺取农民的秋收,企图把农民饿死。因此,这一战争是农民的生死的斗争,是为着粮食土地归农民的战争,是保卫秋收的战争。”同时在第七条指出:“坚决消灭地主豪绅的武装,将敌军的手足斩断,坚决的严肃的开展肃反斗争,要将豪绅地主反动领袖完全消灭,彻底消灭这一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消灭敌军的耳目,并且要坚决同他们的走狗奸细作斗争。”苏维埃政府根据黔东苏区复杂斗争实际,毫不手软地对那些与人民为敌的地主豪绅给予了坚决的惩罚。据老游击队员冉崇富回忆说:“仅在南腰界一地,就惩罚了冉瑞廷、张步青、杨澄清、邹学良、罗金仁、罗汝祥、罗秀书等30多家土豪,没收的稻谷装满了红三军的军用仓库。还有大量的桐油、鸦片烟、银元和布匹。”经过惩罚土豪的斗争,有力地削弱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的社会基础,为缓解黔东苏区的财政困难起了重大作用。当年流传在黔东的“云开太阳照,富豪无处逃,官绅财佬嗷嗷叫,贺龙的红军专门打富豪”的歌谣,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记载。
(四)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之一。红三军的领导干部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总是坚持节衣缩食并用模范行为给广大干部、战士作表率,他们为革命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吃苦在前,不搞特殊,在生活待遇上和战士一样,同吃一锅饭,同穿一样衣,有福同享,有祸共当。贺龙军长经常是穿一身青土布对襟衣,一双草鞋,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扮。关向应穿着也一样朴素,他几乎没有被子,临睡时就铺些稻草,一条破军毯既作披衣又是被子。在群众中,难以分清他们谁是领导,谁是战士和农民。
据老红军向轩回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是红军的阶级本色,视一切浪费行为为可耻。曾记得,我们红三军在南腰界时我才七八岁,经常跟随在大舅贺龙军长的身边。有一次,我吃红苕饭吐红苕皮,并悄悄地把我进的洋芋挑出来扔了,恰巧被关向应政委发觉,他对我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同时还耐心地教我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还经常见到贺军长、关政委和夏主席把掉在饭桌上的饭捡起来吃,甚至连他们的工作本,正面用了又用背面,一个信封要用四次。”老红军董家龙少将也回忆说:“我们红三军在南腰界开办的医院,平均每天都要开出中药百多付,为了减少财政的负担,我们医务人员和南腰界的草药医生采取了自采、自种、自制的办法解决了药物的供求矛盾,为苏区财政节约了大笔经费。”当年任红三军经理处粮秣科长兼司令部司务长的陈恒久说:“1934年9月,我们红三军在南腰界全开了土豪兼反动民团头子冉瑞廷,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我为贺军长等几个领导加了几个菜。开餐时,贺军长一看,脸色一沉,很严肃地问我:‘谁要你办这么多菜?’我说,几个月来,你东征西战,与战士们同吃同战斗,人都拖瘦了,如今打了胜仗,我为军长改善一下生活,因此,我没有向您请示。谁知军长一听,更火了,‘你还记得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纪律吗?才打一个小胜仗,就给我加菜,合符红军纪律的哪一条,战士吃什么。我命令你,把菜端出去,让战士们吃,以后再不许给我搞特殊’。”细微之处见精神,党和红军的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使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红军指战员和苏维埃干部及广大苏区群众中得到发扬光大。
(五)奖励先进
在整个黔东革命根据地的财经工作中,根据地人民为了支援红军克服经济困难,倾囊相助,涌现出许多捐钱捐粮捐物的先进人物。
南腰界有一个叫罗碧秀的新媳妇,红三军临时医院设在她家。她亲眼看见红军伤病员受伤病折磨的痛苦,深表同情,卖掉了结婚时仅有的手饰给红军战士筹集药费治病,还用自家制做的酸米酒治愈了一班战士的痢疾。为了感谢罗碧秀对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贺龙亲自登门拜访,并拿了两块大洋奖励她。据南腰界街上的老人傅命愚回忆:“红军来后,取消了名目繁多的捐税,实行了‘统一累进税’,给商户吃了‘定心丸’,保护了商业者的利益。我们街上的傅命安、李元清、罗秀岱等绕过敌人的关卡,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把苏区的桐油等土特产运往常德、龚滩等地,换回药品、食盐、煤油、纸烟、食糖等日用物资,获得了一笔数目可观的利润,同时依法交纳了税款,也为苏区解决了物资困难,受到了贺龙、关向应等同志的奖励和表扬。红三军在全军上下开展了筹粮筹款保障供给的活动。总之,在红三军最困难的时候,苏区人民把自己本就不多的粮食捐献给红军,把省吃俭用的鸡蛋、辣椒、油盐捐献给红军伤病员,反映出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厚的阶级感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