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方面,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5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5%。各幼儿园注重特色办园,融入侗族文化元素,开展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课程,让幼儿从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所有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设智慧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教师交流轮岗、专业培训等方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6%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职业教育领域,玉屏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学校与县内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就业率达98%以上。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电商、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二)医疗卫生
玉屏构建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层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引进了核磁共振、CT等先进医疗设备,开展了心脏介入、微创手术等新技术项目;县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了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在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领域成效显着。
乡镇卫生院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配备了DR、彩超等基本医疗设备,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通过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并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村级卫生室实现“一村一室”,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简化报销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文化事业
玉屏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县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文艺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200余场次,培养文艺骨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图书馆藏书量达15万余册,开通了数字图书馆服务,方便群众随时随地阅读;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玉屏历史文化的文物,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展示玉屏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特色。
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健身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好去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年均演出300余场次。同时,玉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侗族大歌、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铁、公、空”立体交通网络。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玉屏东站每天有多趟高铁列车往返,实现了与贵阳、长沙、广州等城市的快速通达;沪昆高速、铜大高速纵横交错,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通村公路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全面完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同时,玉屏通用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交通枢纽地位。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通过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建成了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满足了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全面铺开,光纤宽带入户率达90%以上,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