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集:咸阳破城

作品:历代风云五千年|作者:竹晴园|分类:都市|更新:2025-07-03 09:39:44|字数:9100字

刘邦赶忙扶起子婴,说道:“秦王放心,我刘邦并非那等残暴之人,定会善待百姓,保这咸阳城周全。”说罢,便命人将子婴等人妥善安置。

公元前207年,随着子婴的投降,那曾经辉煌一时、统一六国的大秦帝国,就此灭亡。消息传开,天下为之震动。各路诸侯有的惊叹于刘邦的果敢与勇猛,有的则暗自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而刘邦站在咸阳城的城头,望着这广袤的大秦疆土,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自己,天下的局势依旧错综复杂,想要真正成就那帝王霸业,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可此刻,他还是沉浸在这胜利的喜悦之中,毕竟,这是他迈向巅峰的重要一步。

此后,刘邦开始着手治理咸阳城,安抚百姓,收纳人才,为之后那楚汉相争,乃至最终建立大汉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段西进破秦的历史,也被后人不断传颂,成为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六章:安抚百姓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于是第一时间便下达了诸多命令,旨在安抚城中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他下令军队不得扰民,违令者严惩不贷。士兵们都被约束在军营之中,只有少数奉命去维持城中秩序的士兵才能外出,且个个都对百姓和气有加。城中的市场、街巷开始慢慢恢复了一些生气,百姓们看着这些义军并没有像想象中那般烧杀抢掠,心中的恐惧也逐渐消散。

同时,刘邦还开仓放粮,救济那些穷苦的百姓。那一座座粮仓被打开,金黄的粟米被分发给饥肠辘辘的人们,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称赞刘邦是仁义之师。

在治理政务方面,刘邦也广纳贤才,无论是曾经秦朝的官吏,还是咸阳城中的有才之士,只要愿意为他效力,他都一一接纳。这些人带来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帮助刘邦迅速地稳定了咸阳城的局势,让这座都城在经历了动荡之后,重新走上了正轨。

第七章:诸侯反应

刘邦攻破咸阳、秦朝灭亡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各路诸侯之间掀起了千层浪。

项羽,这位有着赫赫威名的霸王,听闻此消息后,心中既恼怒又嫉妒。恼怒的是刘邦竟然抢在自己之前进入了咸阳,获得了如此大的功劳;嫉妒的是刘邦如今在天下人眼中威望大增,隐隐有了与自己分庭抗礼之势。他当即决定加快进军的步伐,率领着自己的大军朝着咸阳赶来,心中已然盘算好了要给刘邦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这天下,还是得由自己说了算。

而其他诸侯,有的选择观望,看看项羽和刘邦之间会如何争斗,再决定自己的立场;有的则想要趁机捞取一些好处,开始在周边地区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整个天下又陷入了一种微妙而紧张的局势之中。

第八章:刘邦之虑

刘邦虽然占领了咸阳,可他心中的忧虑却丝毫未减。他知道项羽的厉害,那可是战无不胜的猛将,且麾下兵力雄厚。如今项羽正朝这边赶来,必定是来者不善。

在咸阳宫中,刘邦又一次召集了张良、萧何等人商议对策。刘邦皱着眉头说道:“项羽此人,我等皆知晓他的脾性,如今他得知我占了咸阳,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这可如何是好?”

张良沉思片刻,说道:“主公,此刻切不可与项羽正面冲突,我军虽一路西进,颇有战果,但比起项羽的楚军,实力还是稍逊一筹。依我之见,我们不妨主动示弱,将这咸阳城拱手相让,表明我们并无争夺天下之心,先稳住项羽,再从长计议。”

萧何也点头赞同道:“子房所言极是,此刻保存实力才是上策,只要主公能得民心,又有我们这些人辅佐,日后不愁没有机会成就大业。”

刘邦听了,虽心中有些不舍,但也明白这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于是便开始着手安排,准备迎接项羽的到来,同时也在暗中谋划着后续的发展之路。

第九章:鸿门风云

没过多久,项羽果然率领大军来到了咸阳城外。刘邦按照之前的计划,只带了少量随从,前往鸿门去拜见项羽,想要表明自己的心意。

可项羽的谋士范增却看出了刘邦的野心,他劝说项羽趁机杀掉刘邦,以绝后患。在那鸿门的营帐之中,气氛格外紧张。项羽坐在主位之上,面色阴沉,看着前来的刘邦,心中犹豫不决。

刘邦则是一脸谦卑,不停地说着好话,表明自己只是运气好先入了咸阳,一切都是为了项羽做铺垫,那咸阳城以及所获的财物等,都愿全部交给项羽。

宴席之上,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动手,可项羽始终下不了决心。最后,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帮助下,找了个借口,匆匆逃离了鸿门。这一场鸿门宴,虽让刘邦逃过一劫,却也让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项羽之间的争斗,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历代风云五千年》,方便以后阅读历代风云五千年第三十九集:咸阳破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历代风云五千年第三十九集:咸阳破城并对历代风云五千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