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拿出一个小纸包,倒了三十颗药丸进去,递给林乡长:“每天早晚各吃三颗,用温黄酒送服。黄酒能通血脉,助药力直达病所。记住,一定要用温黄酒,不能用冷的,冷黄酒会伤脾胃。”
林乡长接过纸包,闻了闻药丸,说:“这药丸闻着挺香的,应该不难吃。”
岐大夫笑了:“里面加了蜂蜜,有点甜味,不难吃。不过你也别多吃,一天六颗,不能多吃,多吃了会腻,反而伤脾胃。”
他又给林晓写了张饮食调理的单子:“早餐就喝小米粥,里面加三片生姜,生姜能温胃;午餐可以吃点山药炖排骨,山药能健脾,排骨能补气血,但排骨要炖得烂一点,容易消化;晚餐就喝红枣桂圆羹,红枣能补气血,桂圆能温肾,都是养身体的好东西。记住,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的东西,特别是生鱼片、冰西瓜、辣椒这些,绝对不能碰。橘子现在熟了,你要是想吃,可以少吃一点,但一定要加热,比如用开水烫一下,或者蒸着吃,不能吃凉的。”
林晓接过单子,仔细看了看,说:“岐叔,我记住了,一定照您说的做。对了,我爸什么时候能回合作社干活啊?村民们都惦记着他呢。”
岐大夫想了想,说:“现在还不行,至少得再调养半个月。脾胃是后天之本,得养好了才能干活。要是现在就去干活,累着了,病情容易反复。等半个月后复诊,要是恢复得好,就能去合作社看看,但也不能干重活,只能帮着看看账目,安排安排采摘的事,等完全恢复了,再干重活。”
林乡长点点头:“我听岐叔的,不着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养好了再干活。”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晓每天都按照岐大夫的嘱咐,给父亲做营养餐。早上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加了三片生姜,喝起来暖暖的;中午的山药炖排骨,山药炖得粉糯,排骨炖得脱骨,吃起来香而不腻;晚上的红枣桂圆羹,甜而不齁,喝了之后浑身都舒服。
林乡长每天按时吃还少丹,用温黄酒送服。刚开始喝黄酒的时候,他还觉得有点辣,但喝了几天之后,就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很舒服。他还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每天在院子里走几圈,活动活动筋骨,但也不多走,累了就歇着。
有一天,合作社的老张来看他,带来了一筐橘子。老张说:“林乡长,这是今年第一批熟的橘子,特别甜,你尝尝。”
林乡长看着橘子,有点馋,但还是忍住了,说:“老张,谢谢你。不过我现在还不能吃凉橘子,岐大夫说要加热了才能吃。”
老张愣了一下,然后笑了:“没想到林乡长现在这么听医生的话。没事,你要是想吃,我帮你蒸几个,蒸橘子也好吃,还甜。”
老张把橘子洗干净,放在锅里蒸了十分钟,然后拿出来给林乡长。林乡长吃了一个,觉得甜滋滋的,也不觉得凉,很舒服。他笑着说:“还是蒸橘子好吃,以后我就吃蒸橘子了。”
半个月后复诊,林乡长已经能自己走到岐仁堂了,脸色红润,精神饱满,跟生病前差不多了。岐大夫给他把了脉,说:“脉象很有力,脾胃也恢复得很好,元气也足了。还少丹可以再吃半个月,巩固一下,然后就可以停了。饮食上还是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吃太凉的东西,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林乡长高兴地说:“太好了,谢谢岐叔!我终于能回合作社干活了,村民们还等着我呢。”
岐大夫笑了:“回去可以,但还是不能干重活,慢慢来,别着急。以后也要注意保养身体,别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身体垮了,什么都干不了了。”
尾声:柑橘丰收时,岐仁堂外话养生
又过了半个月,正好赶上柑橘丰收。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橘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村民们忙着采摘、装箱、装车,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林乡长也回到了合作社,帮着村民们安排采摘、称重、销售。他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帮着看看账目,协调协调车辆,还是没问题的。村民们看到他恢复得这么好,都很高兴,纷纷问他是怎么好的。
林乡长指着不远处的岐仁堂,说:“都是岐大夫的功劳!要不是岐大夫用中药和艾灸给我治,我现在还躺在床上呢。你们以后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别总想着吃西药,也可以去岐仁堂看看,岐大夫的医术可高了。”
村民们听了,都纷纷点头。有的村民之前有风湿,一到阴雨天就腿疼,听林乡长这么说,就打算去岐仁堂看看;有的村民吃不下东西,也想去问问岐大夫有没有办法。
镇政府的领导知道了林乡长的事,也知道了岐大夫的医术,就特意邀请岐大夫去镇里的文化广场,给村民们讲中医养生课。岐大夫欣然同意,说:“能给村民们讲讲养生知识,让大家少生病,也是我的本分。”
讲课那天,文化广场上挤满了村民,连周边村子的人都来了。岐大夫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本《黄帝内经》,笑着说:“今天咱们不讲复杂的理论,就讲讲怎么养脾胃。《黄帝内经》里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就像家里的粮仓,粮仓满了,身体才能好。咱们农民朋友常年在田里干活,最容易伤脾胃,比如春天踩冷水,夏天吃冰西瓜,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风,这些都会伤脾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