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满洲国亡了

作品:清宫秘史十二章|作者:马踏飞花|分类:历史|更新:2025-09-03 07:39:59|字数:5908字

在谭玉玲去世后,日本方面曾积极推荐日本女子做溥仪的妻子,

但溥仪对日本的控制心存警惕,

担心娶日本妻子会进一步受制于日方,因此始终予以拒绝。

1943年,溥仪于长春女子学校,一眼选中了当时年仅15岁的李玉琴,

“小姑娘,跟着我去皇宫享福去吧!”

“能吃饱饭吗?”

“哈哈,管饱!”

“这就去。”

李玉琴果断回答。

溥仪将其接入伪满皇宫,封为“福贵人”。

李玉琴成了溥仪第四任妻子。

李玉琴出生于长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境贫寒。

她的父亲是长春一家饭馆的厨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家中子女较多,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这种普通的家庭背景,也是她后来被选入伪满洲国皇宫成为溥仪“福贵人”的一个客观原因。

转眼两年过去了,194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

1945年8月,二战进入尾声。

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正式对日本宣战,

苏联红军迅速出兵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

关东军扛不住猛烈攻势,纷纷投降。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宣告结束。

次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宣读“退位诏书”,这个由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彻底灭亡了。

此时,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随着逃难的人群跑了。

为逃避罪责,溥仪企图乘飞机逃亡日本。

8月19日,当他乘坐的飞机在沈阳机场准备换乘大型飞机时,突然传来一声断喝,

“狗皇帝,你往哪里逃?”

他被攻占该机场的东北抗日同盟军及苏联红军俘虏。

随后,溥仪被押往苏联的赤塔,再之后被转移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等地关押,

他在苏联度过了五年的拘禁生活。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开始审判日本战犯。

溥仪作为重要证人被传唤出庭。

他在法庭上陈述了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伪满洲国、对其进行控制和利用的经过,揭露了日本的侵略罪行。

他的证词成为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依据之一。

…………

1950年8月,溥仪结束了在苏联的囚禁生活,被引渡回国,

当他踏入抚顺战犯管理所时,心想这回不是死就是把监狱坐穿。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抚顺战犯管理所,成了溥仪人生的转折点,

在这里,他从一个养尊处优、不懂生活常识的末代皇帝,逐步变成一位自食其力的中国公民。

刚开始他到管理所时,自知罪孽深重,整日恐惧不安,

甚至与家族成员订立攻守同盟企图隐瞒罪行。

管理所很快洞悉,并将他们分开。

在管理所的日子里,溥仪受到人道主义待遇,

虽身处改造,却也有着基本生活保障,这与他想象中的严苛惩罚大相径庭。

管理所为他安排了简单的劳动生产与社会参观活动,像种菜、园艺这类轻体力劳动,

溥仪一开始十分生疏,他从未从事过体力活,除草时可能会弄错,浇水也把握不好量。

但在工作人员耐心指导下,他慢慢学会了这些技能,

还学会了洗衣服、缝补衣物,甚至参加中医小组学习,学会给其他战犯量血压 ……

随着时间推移,溥仪在劳动与学习中逐渐提高认识,放下曾经的身份包袱,开始真心悔过。

1957年春节后,他在管理所内开始撰写自传,这便是后来轰动世界的《我的前半生》的雏形。

在这本“反省式”自传里,溥仪真实记录了自己从三岁入宫做皇帝,

历经辛亥革命、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

做伪满洲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的全部历史,

呈现出他在狱中接受改造、转变的过程。

1959年12月4日,对于溥仪来说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抚顺战犯管理所举行首批特赦战犯大会,溥仪的名字赫然列在“特赦名单”首位。

当他颤抖着双手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时,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特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赦,

据说毛泽东看到特赦名单时表示“要放,就先放‘皇帝’,我们共产党有这个气魄” 。

溥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被特赦,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国内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震动。

特赦后的溥仪回到阔别35年的北京,开启全新生活。

起初,民政局建议安排他到故宫劳动,周总理却不同意,

称“故宫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

最终,在1960年2月16日,经周总理安排,溥仪来到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参加劳动锻炼,这一待就是383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清宫秘史十二章》,方便以后阅读清宫秘史十二章第308章 满洲国亡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清宫秘史十二章第308章 满洲国亡了并对清宫秘史十二章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