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外,得知消息的傅恒长舒一口气,将藏在袖中的箭囊夹层碎片悄悄丢进护城河中。而李公公望着浩浩荡荡回宫的仪仗,望着马车上乾隆小心翼翼护着紫薇的模样,忍不住喃喃自语:"老吴啊,你赌对了..."
回宫的路上,乾隆紧紧搂着紫薇,一刻也不愿松开。他看着怀中虚弱却幸福的女儿,暗暗发誓:"朕要让全天下都知道,朕的紫薇格格,回来了!"而那承载着无数人期盼与心血的金锁和画卷,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乾隆的怀中,见证着这一场跨越十八年的重逢。
当紫薇被小心翼翼安置在永和宫的金丝楠木床上时,太医们的诊脉声与宫女们慌乱的脚步声交织成网。乾隆握着女儿的手,目光扫过跪在殿外的小燕子等人,突然开口:“传旨,封夏雨荷之女夏紫薇为明珠格格,择吉日行册封大典。”话音未落,坤宁宫内却传来太后震怒的消息,檀香木佛珠被重重摔在金砖上的脆响,惊飞了檐下白鸽。
三日后,御花园牡丹开得正艳,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召见搅碎了安宁。太后端坐在汉白玉凉亭中,手中转着翡翠扳指,目光如刀般剜过紫薇:“仅凭一幅画、一块金锁,便敢认皇亲?哀家听闻,你自幼在江南长大,可识得满文?”紫薇强撑病体伏地,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臣女曾随师父研习满语,亦能通读《满文八旗通志》。”
话音未落,太后身旁的容嬷嬷突然捧出一卷文书摔在地上:“那便看看这道密旨!”泛黄的卷轴展开,赫然是乾隆离京前写给内务府的手谕,末尾赫然写着“夏雨荷并无身孕”。小燕子“腾”地站起身,却被柳青死死按住。紫薇望着那道密旨,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她分明记得,母亲临终前握着金锁,说“皇上走时已知有孕”。
夜幕降临时,永和宫烛火彻夜未熄。紫薇伏在案前,就着摇曳的烛火反复比对密旨笔迹,忽然发现“并无身孕”四字的墨色与前文略有差异。正当她要仔细查看时,窗外传来瓦片轻响。金锁冲出去只看到一抹黑影,却在窗棂上发现半枚带血的指印——那纹路,竟与老车夫布满伤疤的手如出一辙。
册封大典前夜,养心殿内传来激烈争吵。“皇额娘执意阻拦,莫非真要让朕的亲生女儿流落民间?”乾隆将密旨拍在龙案上,震得朱砂砚翻倒,红墨在“并无身孕”四字上晕染开来,宛如血泪。太后冷笑着拂袖:“哀家这是为你江山社稷着想!若来历不明之人入了宗籍,日后必生祸端!”
而此刻的永和宫,紫薇攥着从老车夫处得来的密信浑身发抖。信中字迹潦草,却字字惊心:“格格...当年...有人...篡改...”话未写完便戛然而止,信纸边缘还沾着暗红血渍。窗外惊雷炸响,照亮了紫薇苍白却坚定的脸——她终于明白,这场认亲之路,远比想象中更加荆棘密布。
暴雨拍打着永和宫的窗棂,紫薇将密信凑近烛火,在摇曳的光影中,那些未写完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她深知,要揭开真相,必须从那道篡改的密旨入手。金锁看着紫薇紧锁的眉头,轻声道:“格格,或许可以从当年经手文书的内务府官员查起。”
与此同时,养心殿内的争执仍在继续。太后的话如利箭般射向乾隆:“若不彻查清楚,这格格之位,绝不能轻易册封!”乾隆背手而立,望着窗外的雨幕,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既心疼女儿,又不得不顾及太后的态度和朝堂的舆论。最终,他沉声道:“传旨,命刑部尚书、都察院御史联合彻查密旨之事,务必水落石出。”
次日清晨,紫薇拖着病体来到御书房,恳请乾隆允许她参与调查。乾隆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也好,你对其中细节更为了解,但一定要小心行事。”得到许可后,紫薇立即前往内务府。在堆积如山的档案中,她和金锁日夜查找当年的文书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在一本旧账册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当年负责传递密旨的小太监名叫小福子,而他的名字,恰巧出现在老车夫遗留的密信边缘,似乎是被匆忙划掉的痕迹。紫薇心中一动,决定从这个小福子入手。
然而,当她们赶到小福子的住所时,却发现人去楼空,屋内一片狼藉,显然是经过一番激烈打斗。在墙角,紫薇捡到一块破碎的玉佩,上面刻着一个“容”字——正是容嬷嬷的姓氏。线索似乎又断了,但紫薇更加确信,这件事与太后身边的人脱不了干系。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小燕子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她在街头偶遇一个醉汉,那人酒后胡言乱语,提到“密旨被换”“有人收了好处”等字眼。小燕子觉得蹊跷,便悄悄跟踪,发现醉汉最后进了一家名为“悦来客栈”的地方。
紫薇、小燕子等人乔装打扮,潜入悦来客栈。在客栈的地下室,她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里竟是一个伪造文书的窝点,墙上挂满了各种印鉴模具,桌上堆满了未完成的假文书。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们在这里遇到了失踪的小福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