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大约半个时辰,陈家祖地的轮廓终于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座古朴的院落,院墙由青石块砌成,上面刻着陈家历代地脉守护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坚守。
院落正中央的旗杆上,挂着一面绣有“守脉护民”字样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如同在迎接众人的归来。
此时,祖地的钟声缓缓响起——“咚!咚!咚!”一共三声,沉稳而悠长,回荡在整个忧乐沟的山谷间。
这钟声不是警示,也不是催促,而是陈家祖地特有的“归队钟”,每当外出守护地脉的子弟归来,钟声便会响起,既是欢迎,也是对使命的再次提醒。
钟声与地脉的灵能产生了微妙的共鸣,众人能清晰感受到脚下土地传来的轻微震动,仿佛这片土地也在回应着钟声,回应着陈家子弟的坚守。
月平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共鸣,心中更加坚定:这片土地孕育了忧乐沟的百姓,也孕育了陈家的使命,他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土地,不辜负先祖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走吧,进去吧。”陈松年的声音将月平的思绪拉回现实。
众人走进祖地院落,陈松年径直走向正厅,准备召集族中长辈,商议后续的教学计划。
九大望眼则前往书房,将今天的记录册整理归档,准备明天用作教材。
月平则带着四大意灵来到后院的灵物居所——那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铺着柔软的干草,还放着灵物们喜欢的灵果,是月平特意提前安排人准备的。
他将灵能锦盒放在一旁,打开灵物居所的门,对着四大意灵说:“你们先休息吧,吃点灵果补充体力,明天我们还要继续忙。”
四大意灵依次走进居所,老山羊走到灵果旁,低头啃了一口,随后抬头看向月平,似在邀请他一起。
小白猪则直接趴在干草上,却没有立刻入睡,而是看着月平,眼神中满是依赖。
月平笑了笑,轻轻关上房门,转身走向书房——他还要整理《地脉微观守护手册》的大纲,确保明天能给族中子弟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
路过正厅时,他听到陈松年与长辈们的对话:“……月平这孩子,把‘守脉护民’的初心悟透了,我们要好好培养他,也要让所有子弟都明白,守护地脉不是为了陈家的名声,而是为了忧乐沟的百姓……”
月平没有打扰,而是默默走开。
他知道,这份使命不仅需要他一个人坚守,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陈家子弟传承下去。
他走进书房,点燃桌上的灵烛,灵烛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亮了桌上的纸张与笔墨。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地脉微观守护手册》大纲”几个字,随后开始逐条罗列:
第一章,意鉴的起源与基本原理。
第二章,灵能注入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第三章,地脉沙盘的解读与隐患标记。
第四章,灵能解析的步骤与实例。
第五章,主动预防的策略与民生应用……
每写下一条,他都会想起今天在豆腐堰的场景:村民们的笑容、四大意灵的陪伴、九大望眼的坚定,还有父亲的期许。
这些画面如同鲜活的印记,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窗外,夜色渐渐降临,忧乐沟的村民们大多已经入睡,只有少数人家还亮着灯,那是母亲在为晚归的孩子缝补衣物,是父亲在为明天的劳作准备工具。
月平放下笔,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满是温暖。
他知道,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技巧,最终都会化作守护这片土地的力量,化作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
这一刻,他更加深刻地明白:地脉守护之道,从来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灵技,而是“把百姓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的坚守。
是“宁可多走十里路,也要排查一处隐患”的细致。
是“人与灵物同心,世代传承不息”的信念。
而这份信念,这份坚守,这份使命,终将如同忧乐沟的地脉一般,永远流淌,永远传承,在岁月的长河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陈家子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忧乐与共,守脉护民”的真正含义。
夜色渐深,祖地的钟声早已停止,但“地脉守护”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九大望眼,这些由陈家世代灵脉之力凝聚而成、游离于现实与灵能边界的特殊存在,因未经历“意者觉醒”的淬炼,始终无法洞悉意术深处“以灵御物、以意通脉”的玄妙。
他们立在豆腐堰旁的晨光里,晨露沾湿了衣角,顺着青布衣衫的褶皱缓缓滴落,在脚下的青石上晕开细小的水痕——那青石是从青龙山开采的“灵脉石”碎片,表面还残留着淡淡的灵能光晕,却浑然不觉。
所有注意力都被悬浮于半空的意鉴牢牢吸引,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生怕惊扰了镜中那幅精密的地脉图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