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朝会上,关德云并未急着将事情公开禀报,退朝后又上了折求单独进谏,在御书房中,皇帝盯着关德云,眼中隐约有些期待,“关爱卿,什么作物竟然惊动你二人联署上奏。”
一边的小太监整理着桌面上的奏折,低着头不敢僭越半分。
“回皇上”,关德云行礼说道:“微臣出身沧州垌池,垌池有一座山,名为赤峰山,其深山中各种珍奇兽类与作物不少,小女在山中偶然发现一种被野猪啃食的食物,一株产量很大,他们试着种了一些,整体算下来一亩地可产三四千斤!”
“你确定?”皇帝压下心中的激动,面上冷静盯着关德云。
他虽是皇帝,但是也不是对于农桑完全无知,至少目前粮食亩产、主要的木薯之类的薯类亩产都知晓,且也知晓猪能吃的东西,往往人也能吃!若真有如此产量,那么此物将成为灾年或军需救急作物,就算无法作为主要食物,也能救急。
皇帝将信将疑,关德云说道:“皇上,微臣不敢欺君,微臣亲眼看过土豆整株,亦亲自尝过,且还有臣妻弟亲自试种,种子又是微臣小女寻来,如何敢信口雌黄!微臣已经将此物带到宫门口了,只需抬入宫中便能知晓真假!”
“好!”皇帝看向旁边站着的太监,“刘秉忠,你亲自去带进来!”
“是”,大太监退了出去,带着自己干儿子与几个小太监小跑着出了宫门。
不多久,刘秉忠带着几个小太监抬着四个框子进来了,框子上盖着灰色的布,皇帝的眼睛一直盯着框子,仿佛要看出个洞来。
“打开”,皇帝指着框子吩咐。
布掀开,一个个圆圆的土疙瘩出现在众人面前,关德云亲自指挥几个太监小心将其中一筐倾倒在地上,慢慢将滕蔓头取出来,又让众人合作,一个个将连接着的土豆取出来摆放在地上。
当一整株土豆摆放在地上,皇帝眼中多了些精光,“果然如爱卿所言!”
他绕过书桌下了一阶,围着地上的土豆转了几圈,随着转动的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心思。一种新作物,高产,可食用!他嘴角浮起笑。
刘秉忠眼力见极强,蹲身拿起一个土豆微微抬起来,土豆上一根细细的根连着藤蔓,让皇帝更容易看清楚确实是一株所生。
关德云从另一个框中挑选出几个大土豆,请皇帝让御厨作出几道与土豆相关的菜肴,他说了昨日自己吃过的东西,让御厨再制作一份。
菜很快上来,刘秉忠看到皇帝的样子,自然确定他的重视,没有让小太监试吃,自己执银针试了毒,又拿起公筷每样夹了一点到自己碗中,依次品尝烤土豆、土豆炖肉片,初尝之下眼中便掠过惊讶,特别是软绵香滑的土豆泥,让他想多尝一口。
尝毕,他恭敬回禀:“皇上,此物口感奇特,粉糯甘香,味道甚佳,奴才并无不适之处。”待过了半刻钟,皇帝这才拿起银匙,亲自品尝。
一口温热的土豆泥入口,甘香粉糯的口感让他龙颜微动,又尝了块炖得软烂入味的土豆,眼中精光乍现。
关德云趁机说道:“皇上,臣妻弟说过,这土豆饱腹感极强,不仅能做菜,亦能当饭食!小女说过此物还能做成土豆粉,能替代米粮,昨日与今日一早,微臣都只用了土豆,并无不适感。”皇帝呼吸急促几分,急急再次确认,关德云再次郑重保证。
替代米粮!
一句话如同炸弹轰入皇帝心湖,让他整个人震惊不已,若是土豆可饱腹,那军队缺粮、北粮南调难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将是千古流芳之事。
“好!”他一脸赞赏看向关德云,“若此物真有爱卿说的如此功效,朕记你一大功!且会重赏于令爱!”
当赐封号!这句他埋在心中,并未说出来。
若真的能解了如今粮食不足之困,赐封号而已,不过小事。
“谢皇上隆恩!微臣惶恐,”关德云说着便跪下俯首,“小女与臣妻弟能寻到此物、试种成功,此皆陛下圣明所昭,乃太祖显佑,亦是我昭明王朝之国运昌隆之象,微臣一家不过恰逢其会,岂敢贪天之功!今蒙天语褒奖,汗流浃背,无地自容。”
他作为户部侍郎,自然知晓如今各个边境缺粮缺晌,若土豆真能大量生产,边军粮秣、灾年赈济、甚至国库充实都将迎来转机,那真是国之幸运了,也难怪皇帝如此激动。
皇帝自然会赏赐,不过他也要懂得为臣子的谦冲自牧。
“哈哈哈,好好好!不愧为户部侍郎!有功便该赏!你起来!”皇帝开心,转头让大太监传令,即刻宣召宰相、司农寺卿、户部尚书进了宫。
户部尚书重病在床,皇帝一个口谕,宫人们直接抬着担床将他接入了宫中,可见皇帝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
很快,几位朝臣齐聚,皇帝指着桌上的菜肴让几人尝,户部尚书躺坐着,脸色苍白,一名小太监喂了他几勺土豆泥,他居然感觉舒服了一些。
皆因这批土豆用了宋鱼的灵泉浇灌,他病得重,居然很快感觉到一股滋润的效果。
户部尚书忍不住便多吃了几口,几日未曾好好进食的老人,此时一脸满足,皇帝看到这个样子,瞬间觉得这东西确实好。
“皇上,不知此物是何物?”宰相放下筷子询问。
“来,关爱卿,你给他们介绍介绍。”
关德云将自己说过的话再说了一遍,当听到“一株可产十几乃至二十几颗拳头至碗口大小果实”时,御书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户部尚书同样震惊非常!
关德云昨夜虽然拜访于他,然他重病缠身,头脑晕沉,关德云说了什么他都有些听不清,最后关德云实在是太过聒噪,知晓关德云不会行事孟浪,他稀里糊涂同意联名。
今日身体好了些,此时听到才想起关德云昨日对他说过发现新物种,户部尚书立刻意识到其对国库、赋税、漕运的深远影响,他眼中放出精光。
司农寺卿则半信半疑,反复询问种植细节、土壤要求,关德云根据小舅子的来信内容做了说明,不过还有许多地方让司农寺卿一知半解。
宰相老成持重,既看到其巨大潜力,也忧虑未知的风险。
很快讨论的核心聚焦到“是否应当立即推广”。
喜欢农门长姐,我靠打猎发家致富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农门长姐,我靠打猎发家致富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