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作品:长公主要造反|作者:神仙桃桃|分类:古言|更新:2025-10-10 17:11:19|字数:5298字

众人探寻的目光落在二人身上。

沈砚若有所思,指尖轻轻敲击桌面,问道:“即便秦彦真有野心,他背后若无家族势力支撑,终究是孤木难成林,如何能掀起这般风浪?”

顾文澜微微一笑,缓缓道,“或许正是出身低微,没有家族支撑,才会去赌一个机会,博一博飞黄腾达的机会。又或许家族灭亡另有隐情。秦彦图谋甚大,这样做正是为了报仇,颠覆这导致他家族悲剧的根源,洗刷家族冤屈。韩兄,你认为呢?”

顾文澜此言一出,满室皆静。

这番纯粹得看似天真的话,看似在反驳沈砚,实则剑锋一转,直指韩方圆先前那“背景存疑”的论断,提出了一个更为阴暗、却也更为复杂的可能性。

最后那句“韩兄,你认为呢?”,更是将问题轻飘飘地抛了回来,带着一种近乎执拗的探究。

韩方圆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又猛地涌上,似有一种被无形之手猝然攥住心脏的惊悸。

顾文澜的话,像一面模糊的铜镜,隐约照见了他内心深处某些隐秘的、连自己都不愿深究的角落——

那些关于野心,关于不甘,关于“逼其就范”的阴暗念头。就像是把他的内心剥光了衣服暴露在众人前。

韩方圆深吸一口气,刻意压下心中的恼怒与惊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刻意的、近乎冷硬的平静。

“静之啊静之,”他再开口时,声音已然恢复了平日的沉稳,甚至带上了一丝亲昵的无奈与告诫,“你的想法,总是这般……天马行空。”

韩方圆避开顾文澜最后那致命的问句,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终落回顾文澜身上,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查案,需如老吏断狱,步步为营,凭的是铁证,而非臆测。你推测秦彦有异心,可以,但‘异心’二字,虚无缥缈,如何取证?你言其欲‘逼反’或‘逼其就范’,更是空中楼阁。王明盛乃一方统帅,秦彦不过一行军司马,以下逼上,若无外力或把柄,凭何实现?至于为家族复仇……”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冷酷的笑意。

“祝大人已言明,其人家族成谜。一个连来处都模糊不清的人,这‘复仇’之说,又从何谈起?莫非你要我等去追查一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冤屈’?”

他将顾文澜的假设一条条拆解,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偷换概念,将需要深入调查的可能性,轻蔑地归结为“臆测”和“空中楼阁”。

他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用一种更具压迫感的、理性的方式,将顾文澜的锋芒生生按了下去。

“静之,我指派你核查文书,是看重你的细致,是让你从白纸黑字间寻找破绽,而非鼓励你脱离卷宗,构画这些无根无据的戏文情节。”

他语重心长,仿佛真心在为顾文澜着想,实则将他的敏锐定性为“脱离实际的幻想”。

沈砚把玩玉佩的动作微微一顿,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韩方圆这番应对,倒是比他预想的要沉得住气,也……更狡猾。

他轻笑一声,再次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每个人听清:

“韩兄此言,未免过于武断。静之所言,虽是假设,却未必不是一种查案思路。秦彦的家世背景确实存疑。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若事事都循规蹈矩,只怕有些真相,永远石沉大海。更何况……”

他目光转向顾文澜,带着鼓励:“静之既然提出此想,想必心中已有几分计较,不如细查秦彦经手文书,或许会有所发现。”

丁、祝、钱三位官员沉默着。

韩方圆的冷静反击和沈砚的再次搅局,让他们更加确信这潭水浑得很。

然而,当他们看向顾文澜时,心中却不约而同地升起一丝异样。

这年轻人身上有种近乎纯粹的东西,一种不计利害、只问真伪的“公心”。

他提出那些看似离奇的假设,并非为了哗众取宠或争风吃醋,而是真的在试图理解案情,探寻另一种可能性。

这种纯粹,让他们这些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吏,在感到些许可笑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欣赏,甚至……一丝久违的触动。

曾几何时,他们初入仕途,或许也曾怀揣着这般单纯的想法,想要匡扶正义,澄清玉宇。只是岁月与现实,早已将那份初心磨去了棱角。

心中皆有些喟叹。

谁知顾文澜只是翻开手下的卷宗,清澈的眼底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因为思考而显得更加明亮,极为认真而平静地看向韩方圆:

“韩兄教诲的是,静之受教。我这就研究卷宗,看能不能找出来些蛛丝马迹。”

说完便安静地翻阅着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证人口供、往来书信的副本。

顾文澜的这种态度,让韩方圆那蓄力的一拳,再次落在了空处。

韩方圆看着顾文澜那副油盐不进、纯粹专注的模样,胸中那口浊气堵得更加厉害。

其他几位看戏的,饶有兴趣地暗暗打量着顾文澜,嘴角翘起来些弧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长公主要造反》,方便以后阅读长公主要造反第10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长公主要造反第101章并对长公主要造反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