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风闻小报

作品:鉴芳年|作者:只今|分类:古言|更新:2025-10-06 10:16:35|字数:4784字

万宁街香霭茶楼。

夜虽深了,却依旧热闹。

京城里的茶楼都是如此,清早开张,亥初才关门。

只是白日里以喝茶清谈为主,赶到傍晚就开始说书唱曲,供应小吃杂食,倒比白日里喧闹。

这也是因为京城富庶人多,到了夜里也是满街满巷的人,旁处断然不能如此。

雷鸢扮作个纨绔公子模样儿,施施然进门,身后跟着小厮打扮的豆蔻。

掌柜的一见便迎了上来,说道:“田公子可有些日子没来了,近来可有没有什么好字画?”

“倒是有这么半幅,”雷鸢笑眯眯道,“虽不是名家手笔,我瞧着倒甚有意境。”

“田公子说好,那便是一定好的。”掌柜的陪着笑,从豆蔻手里接过画轴,打开瞧了瞧问道,“不知要价多少啊?”

“你瞧着给吧!我也不争多少了。”雷鸢潇洒地说,“又或者记在账上,就算茶钱。”

天都的茶楼非比别处,不是简单喝茶吃点心。为了招揽客人,往往要别出心裁。

有的茶楼讲究个雅,焚香、观画、清谈、论道。

有的茶楼则以唱曲唱戏、说书、厮扑等热闹花活儿撑门面。

当然了也有将这些兼而有之,雅俗共赏的。

香霭茶楼便是如此,白日里讲究个雅,天黑之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时一楼大堂正在说书,讲的是整套的游侠故事。

雷鸢化名田雨公子往这里送过几幅画,和掌柜的还算熟识。

要了顶楼最西侧的雅间,茶博士送了茶水点心上来,殷勤道:“公子爷请慢用,有吩咐只管叫小的。”

豆蔻给了那小二十几个铜板,说道:“一会儿有个姓赵的大叔来找我们公子,劳烦你让他到这里来。”

茶博士眉开眼笑地满口答应着退了出去。

“自从上回出事,咱们可有好些日子没夜里出来了,”豆蔻走到窗边,“可别碰见熟人。”

“进门前不是仔细瞧了?一会儿下去的时候留心着就是。”雷鸢不在意道,“咱们先喝茶吧!他家的枣泥酥不错,用的是金丝蜜枣。”

不过一盏茶时分,雅间的门便被敲响了。

豆蔻走过去,隔着门低声问:“是赵大叔?”

“是我。”来人道。

豆蔻将门打开,那人闪了进来,是个五十上下账房模样的老者。

雷鸢笑着起身让坐,赵甲忙说:“真过意不去,让四姑娘久等了。这回我特意带了两个帮手在后门那里,保证姑娘你无事。”

“我们也是刚到,想必不会再有什么事发生了。”雷鸢说,“你家婶子的病可好些了吗?我带了一包花胶给她,每日里吃些补补。”

“多谢四姑娘想着,她那已经是老病根儿了,这时候倒比冬天里好多了。”赵甲道。

赵甲进来之后,豆蔻便出去门外头守着。

寒暄毕,赵甲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簿子来,一五一十向雷鸢报账:“这是上次的结余,扣掉买消息的两千两,还有各处工钱料钱,一共剩下三千四百七十两。”

“我只拿走一千五百两,雷鸢说,“剩下的钱存在你那里,用来买消息和别的费用。”

“那也用不了这么多,至少还有二三百两的富余。”赵甲忙说。

“那就给下头的人分了吧!谁家人口多、有病人或是什么别的事,都额外多给些。要他们不为生计发愁,也好专心做事。”雷鸢向来大方,“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留下来的,轻易不要有什么变动。”

京城里除了进奏院出的邸报,更受人欢迎的是透消息又快又早的民间小报(北宋年间就已经有小报了,而且就叫小报)。

很多外地的大员专门派人定期到京城来搜罗小报,因为进奏院的邸报往往要积压好几月才发出来,等拿到手里黄花菜都凉了。

谁也不知道,雷鸢是《风闻》小报的幕后掌柜。这小报已经出了有几年了,但也是近二年才红火起来,且风头越来越盛。

“我知道了,四姑娘。”赵甲点头,“那咱们就再商量商量下一期都刊些什么。”

“好,赵大叔,你且说说这些日子又买到了什么消息?”雷鸢并不看那账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她不能事必躬亲,许多事都要托付给赵甲,别的不说,至少当面的时候她要让赵甲感受到自己是充分信任他的。

“襄阳王的墓被盗了,连墓里头的金缕玉衣都被扯碎了,抽出了里头的金丝拿出来卖,”赵甲说,“这可是大事,不过一旦印出来一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是谁干的?”雷鸢问,“听着不像是那几个恶少所为,他们虽然盗墓却不坏尸身。扯了金线去卖的,必是专做贼的。”

“这个还说不准。”赵甲道,“只知道墓的确实被盗了。”

“这个眼下还不能刊,”雷鸢垂下眼帘摇头,“咱们自己知道就好了。”

“光是买这个消息就花了五百两。”赵甲忍不住解释道,“虽然我也知道多半是不能刊出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鉴芳年》,方便以后阅读鉴芳年第二十九章 风闻小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鉴芳年第二十九章 风闻小报并对鉴芳年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