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日头刚把穗子晒得泛金,列国的农夫已扛着护粒家伙往田里赶。秦国的汉子握着竹制裂粒仪,仪上刻着 “紧纹”“松纹” 的刻度;楚国的农妇挎着布包,装着草木灰混贝壳粉的微量元素肥;鲁国的田夫挑着秸秆编的保墒膜,膜边缝着软棉线。脚步踩在田垄的干泥上 “沙沙” 响,像给灌浆的籽粒轻哼着歌,引得埂边的野菊都低着头,怕碰着穗上鼓胀的粒。
“公孙先生,您看这麦粒咋有点裂纹?” 王二愣子蹲在麦垄间,用裂粒仪卡着籽粒,指腹蹭过壳上的细缝,“昨儿个骤雨骤晴,按秦国的法子捏了捏,粒壳有点脆,再不管灌浆时准裂,您给瞅瞅咋护才好。”
公孙矩刚把 “华夏” 剑靠在田埂的老榆树上,剑鞘上的 “抽纹” 旁,新长出的 “圆纹” 像颗饱满的籽粒,把旧纹路衬得圆鼓鼓的。“这护粒跟给娃涂‘保护层’似的,得防裂、补微肥、锁水分,” 他剥开粒壳看浆情,乳白的浆汁已快满,“阿柴从秦地老农那学的法子,秦国的仪测裂风险、楚国的肥补微量元素、鲁国的膜保墒,三样配着来,籽粒才能长得圆、不裂口。”
说话间,小石头抱着个竹编的护粒篮跑过来,篮底的编纹刻着圆籽粒图案,倒跟剑上的圆纹一个样。“这是跟鲁国家爷学编的‘分肥篮’,” 王二愣子媳妇拎着布包跟在后头,包里装着测墒的麻片,“一格放裂粒仪、一格盛微肥、一格装保墒膜钉,干活时不混茬,麻片还能测湿度 —— 片干硬就盖膜,片潮软就通风,好拿捏。”
小石头把护粒篮往剑边一放,剑穗突然晃了晃,坠下片薄竹片,正好卡在仪的刻度缝里 “咔嗒” 卡紧,原本要滑偏的裂粒仪顿时稳住了。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卡籽粒,却把仪扣在了自己手指上,引得跟着看热闹的小黄狗都凑过来,鼻子凑着他的手嗅,倒把仪上的浮尘蹭掉不少。
一、护粒前的巧准备
整理护粒工具的场面比夏日的集市还热闹,列国的器具往院坝里一摆,秦国的裂粒仪、楚国的微肥包、鲁国的保墒膜排成排,磨仪边的 “沙沙” 声、拌肥的 “哗哗” 声、缝膜边的 “嗡嗡” 声缠成团,转眼间,件件工具就收拾得称手,像等着给籽粒 “当保镖” 的帮手。
“这护粒家伙得按粒情选,” 秦国的老竹匠正给裂粒仪校准刻度,手指捏着仪片调整松紧,“秦国的仪片薄,适合卡麦粒测裂,一卡就知壳硬软;楚国的微肥细,贝壳粉混草木灰,补钙还防裂;鲁国的保墒膜透气,秸秆编的不闷粒,还能锁水分。就像给不同籽粒选不同的‘护具’,得贴心。”
公孙矩帮着改保墒膜,把燕国的细棉线缝在鲁国的秸秆膜边缘,又在膜上扎了些小孔,透气还保墒,风一吹 “哗啦” 响,倒跟剑上圆纹的节奏对上了。“你看这膜的尺寸,” 他量着垄宽,“麦垄窄,膜裁窄点;稻垄宽,膜裁宽点;谷垄居中,一张能盖两垄,不浪费。”
阿柴在旁边拌微肥,把楚国的贝壳粉、秦国的草木灰、鲁国的骨粉按比例混好,突然指着地上的影子喊:“师父,您看这保墒膜的影子,跟剑上的圆纹对上了!”
众人扭头一看,可不是嘛!裂粒仪的影子刻着细线,微肥包的影子撒着细点,保墒膜的影子铺着网格,三股影子在地上织成张网,把列国的巧思都兜在里头。
“昨儿个试拌肥时差点吵起来,” 李掌柜提着藤篮过来,篮里的凉糕还冒凉气,“秦国的小伙想多掺骨粉,说补磷快;楚国的媳妇说多放贝壳粉,讲防裂好。最后各让一步,骨粉占两成、贝壳粉占三成,连教书先生都夸这法子细。”
绣娘抱着布包袱走来,里面是列国农夫用的护具:秦国的布手套沾着竹屑,鲁国的草围裙打着补丁,楚国的麻护腕缝着软布。“这是给大伙备的,” 她往每个手套里塞了块绿豆糕,“手套防仪片硌手,围裙挡肥粉溅身,嘴里含点凉的,干活不燥得慌。”
小石头突然指着榆树上的麻雀,众人抬头,见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出个歪歪扭扭的 “护” 字,正好把剑的影子圈在正中间。
二、协作护粒的热乎劲
护粒的时候,列国的农夫自发分了三伙。秦国的汉子在前头 “测裂”,裂粒仪 “咔咔” 地卡在籽粒上,把有裂风险的穗做上粉笔记号;楚国的农妇跟在后头 “撒肥”,微肥包 “轻轻” 地往穗基撒,粉粒像细雪似的沾在土上;鲁国的田夫提着保墒膜殿后,膜 “唰” 地铺在垄间,用钉固定住,风刮不动还透气。
“今儿这护粒,比给娃包糖纸还细!” 王二愣子媳妇举着微肥包吆喝,肥粉落在土上,透着淡淡的贝壳香,“秦国的仪测得准,楚国的肥补得妙,鲁国的膜盖得妥,三样齐活,籽粒想裂口都难!”
公孙矩站在田埂上,看着测裂的粉标记在穗间闪着,像给麦穗 “贴了小警示”,旁边的小石头正踮着脚学测裂,总把仪片夹在穗秆上。“测裂得选中间的粒,” 公孙矩握着他的手往穗中间挪,“穗尖的粒小、穗尾的粒瘪,中间的粒最有代表性,像挑最壮的娃查健康,得选对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