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细雨刚把育苗棚的小苗润得水灵,列国的农夫已扛着定植防护家伙往田间赶。秦国的汉子握着竹制苗距定位器,器身刻着 “麦苗一尺、稻苗八寸、菜苗五寸” 的红痕;楚国的农妇挎着艾草驱虫绳,绳上系着晒干的艾草混薄荷;鲁国的田夫扛着木槽导流灌溉管,管身钻着均匀的渗水孔,还带个控水流的木塞。脚步踩在湿润的垄上 “噗噗” 响,像给待定植的小苗唱 “搬家曲”,引得埂边的蒲公英冒了新绿,绒毛飘在垄间,像是来给定植的人 “送轻拂”。
“公孙先生,您看这菜苗栽得要么挤要么疏!” 王二愣子蹲在菜垄旁,扒开土看,有的地方两棵苗贴在一起,有的地方空了半尺,“昨儿个按秦国的法子用手量,可总估不准间距,再不管苗长不开,还浪费地块,您给瞅瞅咋定才匀。”
公孙矩刚把 “华夏” 剑靠在田间的老槐树上,剑鞘上的 “播种育纹” 旁,新长出的 “定植护纹” 像棵站稳的小苗,把旧纹路衬得挺括括的。“这幼苗定植跟给小苗‘划邻居线’似的,得距精准、虫防早、水浇匀,” 他把苗距定位器往垄上一放,红痕正好标出菜苗位置,“阿柴从秦地老农那学的法子,秦国的器定距、楚国的绳驱虫、鲁国的管导流,三样配着来,苗栽得匀、不遭虫、水够劲,苗才能长得旺。”
说话间,小石头抱着个竹编的定植篮跑过来,篮底的编纹刻着定位器和灌溉管的图案,倒跟剑上的定植护纹一个样。“这是跟鲁国家爷学编的‘分具篮’,” 王二愣子媳妇拎着布包跟在后头,包里装着测苗根长度的竹尺,“一格放定位器、一格盛驱虫绳、一格挡灌溉管配件,干活时不混茬,竹尺还能测根 —— 根长三寸能定植、短了得再养,一量就知。”
小石头把定植篮往剑边一放,剑穗突然晃了晃,坠下段干艾草,正好落在篮里的驱虫绳上 “啪” 地搭住,原本松散的绳顿时拢成束。跟着看热闹的小黄狗凑过来,鼻子凑着定位器嗅了嗅,被竹器的潮气勾得直甩头,引得大伙都笑。
一、定植工具的巧调试
整理定植工具的场面比惊蛰的田间还热闹,列国的器具往院坝里一摆,秦国的苗距定位器、楚国的艾草驱虫绳、鲁国的导流灌溉管排成排,修定位器的 “咯吱” 声、编驱虫绳的 “嗡嗡” 声、通灌溉管的 “哗哗” 声缠成团,转眼间,件件工具就收拾得称手,像等着给小苗 “搬新家” 的好帮手。
“这苗距定位器得按作物调宽度,” 秦国的老竹匠正给器身补刻痕,手指捏着器比对幼苗,“麦苗壮,定位器做宽些(两指宽),定得稳;稻苗细,做窄些(一指宽),不压苗;菜苗嫩,器边磨圆些,别刮伤茎。像给不同小苗‘做量尺’,距准还护苗。”
王二愣子学着磨定位器边,磨得太糙刮破了苗叶。“你这是给量尺‘装毛刺’呢!” 秦国的张大哥笑着递过细砂纸,“磨到器边能轻轻蹭苗叶不刮破就行,太糙反倒伤苗。”
公孙矩帮着改驱虫绳,把楚国的艾草绳缠上细麻线,又在绳头系个小铜铃,“这样风一吹铃响,蚜虫不敢靠近,绳还结实耐挂,” 他把绳挂在苗间,“像给小苗挂‘驱虫香’,味飘得远,虫躲得快,” 铜铃 “叮铃” 响,引得小黄狗直竖耳朵。
楚国的刘婶正给导流灌溉管装木塞,木塞钻了小孔:“木塞孔大水流大、孔小水流小,按苗情调,像给小苗‘控水龙头’,渴了多浇、不渴少浇,不涝不旱。”
阿柴突然指着地上的影子喊:“师父,您看这灌溉管的影子,跟剑上的定植护纹对上了!”
众人扭头一看,可不是嘛!定位器的影子刻着直线,驱虫绳的影子飘着弧线,灌溉管的影子带着小孔,三股影子在地上织成张网,把列国的巧思都兜在里头。
“昨儿个试编驱虫绳时还吵了两句,” 李掌柜提着藤篮过来,篮里的小米粥还冒热气,“秦国的小伙想多缠麻线,说结实;楚国的媳妇想多放艾草,讲味浓。最后各让一步,一尺绳缠三寸麻、放两把艾草,连教书先生都夸这法子细。”
绣娘抱着布包袱走来,里面是列国农夫用的护具:秦国的布手套沾着竹屑,鲁国的草围裙打着补丁,楚国的麻护腕缝着吸汗布。“这是给大伙备的,” 她往每个手套里塞了块薄荷糖,“手套防定位器硌手,围裙挡泥土溅身,嘴里含点凉的,干活不燥得慌。”
小石头突然指着槐树上的蚜虫,众人抬头,见几只小黑虫正往苗间爬,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出个歪歪扭扭的 “护” 字,正好把剑的影子圈在正中间。
二、协作定植的热乎劲
定植的时候,列国的农夫自发分了三伙。秦国的汉子在前头 “定距”,定位器 “轻轻” 地往垄上按,红痕处插个小竹片,标好定植点;楚国的农妇跟在后头 “栽苗”,双手捧着小苗放进坑,扶直了再盖土;鲁国的田夫提着灌溉管,等栽完几垄就铺管,打开木塞浇定根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