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知道表嫂的娘家搬到了东北,大表哥也不在家,隔上十天半个月地,就来大舅家陪陪栀兰住上三天两天的。
还跟小时候一样,两个人只要到一块,就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我听说家里给你找了个婆家,条件挺好的,你还不大愿意,这到底怎回事啊?” 栀兰问。
刘英现在是她的表妹,更是她从小到大的闺密。她跟秀花一样,是栀兰心里最在乎的朋友。
秀花跟栀兰两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刘英的亲事到现在连个影都没有。
眼瞅着刘英就要到二十一岁了,栀兰从心里为她着急。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丫头就是不上心,也不知道她是哪根筋搭错了。
现在可算有这么个茬口,她还是不紧不慢地,不知道她心里打的是啥主意。
“表嫂啊,我都要愁死了。” 一进门就满脸嬉笑的刘英,听到表嫂的问话,顿时就愁眉苦脸了。
刘英有四个哥哥,一个挨着一个。论个头,论身板,论长相,都没得挑。
无奈,就是因为家里太穷,到现在连一个儿媳妇都没娶进来。不管谁提谁,人家一听家里四个大小伙子都没成亲,当时就回绝。
姑夫老实巴交一辈子,没有什么大本事,是地地道道“穷得淌血”的贫雇农。眼看着大儿子就到二十八了,他真着急了。
“实在不行你去托托人,换个亲怎样?” 他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大姑。能想出这个办法,他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
大姑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眼睛瞪得老大,“俺就英这一个闺女,你叫她换亲,她不得作死你呀?再说了,换了大的,下边这三个怎办?”
“莫生气、莫生气,你先听听我说的这条道能不能行得通。我是想咱先娶进来一个是一个,只要大的成了亲,下边这几个就好说了。你说现在连一个媳妇都没娶进来,谁一问起来,这好说不好听啊。”
别看平时姑夫不声不响的,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大姑拿主意,可到了关键时候,他这脑子也不是白给的,他的话乍一听不太顺耳,但细想想还真是这个理。
大姑一生精明能干,把家里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乡亲邻里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摩擦磕碰的,都去找大姑当“说合”人。
不论遇到谁,只要是大姑出面,保证叫他们心服口服。大姑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说话办事从来都是以理服人,乡亲们提起来都是赞不绝口。
可偏偏轮到自己的儿子身上,她就“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有劲儿使不上了。
“那不然我问问英试试?” 一想到“福”禄“满”堂“这四个大儿子,大姑这心里急得火烧火燎的。
她咬了咬牙,跟刘英提起了这件事……
“那你知不知道对方人怎样啊?” 栀兰看着刘英的表情,忍不住了。
“其实这个人我认识,是黄庄俺二表叔家的邻居,我哪回去都能遇上。“
“那你快跟我说说,这个人到底啥么样?”
“人长得还不错,文质彬彬的,个头也差不多有俺大表哥那样。上过学,在大队当会计。”
“那你还愁啥么呀?”栀兰急得站了起来。
“他有点齁巴(咳嗽)。” 刘英皱着眉,说起自己的事就没那么兴奋了。
”挺严重吗?“
”不太严重,我遇过几回都没听他咳嗽过,我是听表叔家的人在背后说的。“
“现在都用西药了,那点病应该不算大事吧?” 栀兰感觉这个人的条件不错。
“表嫂唻…… 是换亲呀……” 刘英话还没说完,脸就刷地一下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噢,那是有点那个……” 栀兰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她了,她太知道刘英的心思了。
“唉!不想提他了,先撂一段时间再说吧。” 刘英叹了口气,愁眉不展。
看得出来,刘英真是犯难了。不同意吧,她对那个人还挺有好感的,再说了,看着四个哥哥都娶不上媳妇,她这心里也跟着干着急。
可要是同意吧,谁家一提起来都知道自己是换来的媳妇,总觉得低人一等。
她做梦都想像栀兰那样风风光光地嫁进婆家,她想有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要是真跟人家换了亲,不管对方是什么条件,自己都得接受,刘英一想到这儿,心里就觉得委屈。
以大哥哥的年龄要是在别人家,早都是好几个孩子的大大了。可是眼下……刘英心里明明白白,她知道大姑也是被逼得实在无路可走了,才会想到“换亲”这么个笨法的。
所谓的 “换亲”,是指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是把妹妹换到别人家,给人家当媳妇。再把别人的妹妹换到自己家,给哥哥当媳妇。
换亲的根本目的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以交换女儿为代价来解决儿子的传宗接代问题。
这些家庭一般都拿不出高额的彩礼,办不起像样的婚礼。也有的是因为儿子的身体问题、相貌问题等原因娶不上媳妇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